12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对外透露,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将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招生考试涉及千家万户。政策一公布,就引起各方热议。 在过去的几年中,高考分与不分文理科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教育界支持文理不分科,无非是希望强化理科生的人文素养,文科生的科学素养。换句话说,培养文理兼修的精英型人才,但这毕竟是庞大学生群体中的极少数,更多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偏科,这与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学校师资条件都有关系,并不是高考方式改一改,就能轻易改变的。那么,高考改革就需要提前避免对此类专业人才的误判,如果还是以总分论英雄,就可能让一些文科、理科小天才被埋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古人尚且知道这个道理,何况当今。如今有些人认为不知道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或者乾隆当了几年皇帝就是没有所谓的综合素质,这恐怕有失偏颇。比如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领袖毛泽东数学还曾考过低分,你能说他的综合素质不高吗?易中天这样的文学历史学家就算不会乘法表也没有人敢说他没有常识或者否定他的水平,邓稼先这种大科学家甚至根本不需要知道中国第一个皇帝是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东认为,知识剧烈爆炸和增长的现代社会,分科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类的知识不光是要文理分科,即使在文科内部和理科内部,也是不断要分化下去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可能是应否取消分科,而只能是何时分科最佳?
笔者以为文理分科的好处在于:首先:一个孩子适合计算还是记忆还是分析这些问题过了九年的教育了,肯定基本能发现了(不排除有人文理分科的时候选错了)。第二,有了培养和目标追求方向,你到了文科里也有数不尽的分支可走,理工科就更不用说了。如果选人苛刻到每门都要好的话,要么埋没很多文或理的天才,要么累垮小小读书郎的身体。
对于不分文理科,在教育专家熊丙奇看来,“这只会增加学生负担”。其实早在2002年,江苏就积极推进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试点,当年江苏高考实行“3+大综合”,初衷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的弊端,其“大综合”是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6门课出在一张卷子上,这套改革方案仅仅实施了一年,就因为学生负担太重而难逃“流产”的命运。事实上,如果高中课程设置不作相应改变,课程难度不降低,文理不分科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几乎是必然的。
不仅如此,取消文理分科,也意味着高校招生很可能面临“一锅烩”的情况。比如物理、化学专业肯定不会乐意招进一个化学成绩很差,全靠政治和历史把总分拉上去的学生。招进去之后,教学也没法开展—学生不喜欢、听不懂,怎么办?届时,大学可能会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招生权限。但令人遗憾的是,自主招生10年来一直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某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演变成了“拼爹”的游戏,比如近日发生的人大腐败案,一个小小的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个人受贿金额上亿。如果不是纪委工作严查,恐怕至今这个硕鼠还未浮出水面,公众还能相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吗?
2009年,您赞成文理分科吗?的调查显示,1.赞成取消文理分科,不然学生们都成考试机器了173票,占26.29%;2.希望保留文理分科,不然学生们更难准备高考 437票,占66.41%;3.左右都是高考,改不改无所谓48票,占7.29%。笔者近日也访问了多名高中师生,赞成文理分科者占绝大多数。
综上所述,高考不分文理弊大于利。公众对于普通高中文理不分科的种种顾虑和担心,其根源在于:取消文理分科后,其他配套改革和设计能否同时跟进?在现今的中国,越是“一刀切”权力寻租的空间越小,就高考而论,在诚信体系尚未健全的社会,很难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高考还是裸分说话为好,至少目前文理分科为妙,自主招生的比例也不宜扩大,且关键信息要公开透明。总之,高考不论怎样改革,绝不能以牺公平公正为代价,否则,贫民子女们再也输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