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目前因涉嫌违法违纪正接受调查。据知情人士透露,蔡荣生被抓的原因是在自主招生中出现腐败,“帮学生花钱进人大,而且涉案金额较大,其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称:“两年多前我就认定,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肯定会出问题。” 招生腐败并不是新鲜事,但蔡荣生涉腐案尤其让人震惊和痛心,不仅因为涉案金额可能很大,更因为问题出在堂堂名牌高校,出在自主招生环节。众所周知,高考“唯分数论”弊端多多,为了纠正应试教育之偏、结出素质教育之果,我国逐步在各高校推行自主招生制度,这无疑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人们也对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但蔡荣生涉腐案表明,在某些高校,自主招生居然变成了“腐败通道”,变成了权力寻租的工具,变成了一些有钱、有权、有关系者子女上名牌大学的捷径。当“拼爹”游戏肆意上演,当招生名额异化为商品,教育公平被踩在脚下,大学精神被无情玷污,这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任何腐败的实质都是权力滥用,都是权力不受约束的恶果,招生腐败也不例外。自主招生制度使得高校有权对一些考生降分录取,此外,保送制度、加分制度以及机动招生名额,使得高校招生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校领导以及负责招生的部门和个人因此拥有巨大的暗箱操作空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难以抑制寻租的冲动。
张可云教授两年多前就预言人大的自主招生“肯定会出问题”,想必正是看到了招生权力不受约束所暗藏的风险,可惜,他的忠告被当做耳旁风。甚至于,早在2010年网上就出现大量举报蔡荣生的材料,指其利用自主招生收受贿赂,但举报石沉大海,直到3年后蔡荣生东窗事发。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大校方对自主招生的管理是何等漫不经心,对招生腐败是何等麻痹大意,蔡荣生固然要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但应该为此担责的显然不只是他一个人。值得一提的是,张可云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大的一名权威人士告诉他,有人事先向蔡荣生“通风报信”,致使蔡荣生到深圳准备潜逃国外,后在深圳海关被抓。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当然要查个水落石出,在反腐败上,我们从来不惮于“拔出萝卜带出泥”。
蔡荣生涉腐案并不能否定自主招生制度,但它无疑为各高校自主招生敲响了警钟。遏制招生腐败别无他途,唯有约束招生权力。
一方面,不管是自主招生还是机动招生名额分配抑或保送生录取,不能由校领导说了算,更不能由招生部门说了算,而应成立专业的招生委员会,由大家共同说了算,以权力的制衡形成对招生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招生名额是公共资源,怎样使用和分配应接受本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名额分配要公开,招生过程要公开,招生结果要公开。
自主招生绝不意味着“自由招生”,决不能让自主招生变成“腐败通道”,唯有堵住制度漏洞,自主招生才能担当起高考改革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