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要求贫困生公开演讲之后,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被曝光贫困生必须参加一个征文活动,作为评选助学金的前提条件。目前,该“规定”已被学校责令取消,同时建城系副主任已被撤职,并取消其今年晋升副教授的资格。 不管是要求助学金对象必须公开“述贫”也好,是要求必须先参加征文比赛才能获取助学资格也好,这实质上都是在为助学金获取对象设置“门槛”,虽然其行为都因涉嫌暴露隐私、损及尊严、破坏助学政策公正等而被叫停,但类似行为的出现,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助学金”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助学,还是对那些因为家庭贫困等诸多原因导致不能如期完成学业的学子提供帮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助学的行为不仅仅是体现在帮助上,更应该体现在顾忌被帮助对象的权益和隐私上。
但让人遗憾的是,在诸多为“助学”设置“门槛”的行为背后,不仅不能体现上述善意,反而有些已经演化成一种残忍的剖解隐私、制造贫穷之外的二次伤害的畸形。原本极具善意的助学政策缘何这等饱受诟病?
背后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僧多粥少,面对众多的申请者,担负助学资助善意分配的初衷只好采取筛选或者设置“门槛”遴选的办法。其次是现实中存在以虚假资质换取资助的陋行。个别学校的个别学生利用关系开出生源地贫困证明,或者采取“装穷”等方式来获取自己上学消费的空缺和不足,导致“贫困生”泛滥。
虽然现实中为“助学金”设置“门槛”有其客观原因,但设立“门槛”,即便达到了选择和还原助学原则的目的,却也同时在用“揭贫”“暴露隐私”“放大自卑”等手段,在深深伤害着贫困学生的心理自尊,一些行为更会导致贴“贫困标签”恶果的出现,这对于贫困生正常的学生成长而言,对于学生之间平等、公平竞争氛围的营造和个体尊严意识的塑造而言,都是一种看不见的蛀蚀,其结果导致的只能是学生间差距的被放大、尊严的被忽略和心理成长的被煎熬。解决类似畸形,必须让“助学金”还原助学的本意,不再因设置“门槛”而放大背后的对立和伤害。
“助学金”如何还原“助学”本意而摒弃“门槛”之陋?首先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端正思想认识,正确对待“助学金”,公开公平公正,让“助学”善政惠及每个符合条件的对象。其次是采取科学的教育引导措施,让学生明白“助学金”的本意和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科学衡量自身情况,把自立自强当追求,把最符合条件的学生纳入资助的范围,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抢夺资助名额、家庭条件优越学生歧视贫困生的现象了。其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对“助学金”的落实和配给实行责任追究制,不仅要对管理者实行责任追究,更要对冒领和虚假享受助学惠顾的对象实行责任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