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我市拟就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高考考试与命题方面”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是: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意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这个“征求意见稿”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北京市教委正视语文学科沦为高中弱势科目的现状,表达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决心愿望。这令人鼓舞;
第二、北京市教委试图以高考为导引改变这一现状,这是实事求是的选择,体现出勇毅气概。这值得肯定。
第三、北京市教委对高考语文学科的改革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为征求意见提供明确方向。这引发思考。
的确,立足现实教育机制和社会心态谈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不能无视高考,不能无视高考对社会人心的强大吸引力,不能无视高考几乎成为中学生学习唯一动力的严峻现实。唯一实事求是的抉择就是,将对高考语文的思考与对素质教育的思考结合起来,认识高考语文的内在规律,优化高考语文命题、阅卷和备考等各项工作,使高考语文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我坚信,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二抉择。
北京市教委提出的具体措施包含两个方面。
考查内容方面,五点:①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②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③注意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④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考查形式方面,一点: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考查内容”所强调的五点,正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语文学科的规律。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执行“课标”已经四年,现在再次提出,看来落实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加以强调。
“考查形式”只一条,却分外引人关注:分值提高30分。
提升高考语文学科在各科目中的分值权重,很有点“扶贫”的意味。只是,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这种分值的倾斜能见效吗?“考查内容”所强调的各点能落实吗?我们更需要正视的是,语文这样一个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在中学教育中渊源悠久的学科,是何以沦落为弱势科目的?
语文学科的沦落,当然有更深层的原因,这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是,既然市教委准备由高考入手,力图改进,这里就只谈高考。
高考承担双重使命: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北京市高考自2002年开始独立命题,独立阅卷,而语文学科教育每况愈下,以致沦落到需要提高分值权重加以扶植的地步。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耻辱和羞愧;而北京市的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和阅卷工作,也难辞其咎。
多年来,北京市高考语文命题和阅卷就是一笔糊涂账,命题和阅卷中的错误,层出不穷。
作文题目是考生写作的唯一依据,理应清晰;而北京卷的作文题目非常模糊,多次出现“不命题”的状况,以至于阅卷领导小组争论数日,难以取得共识。
面对这样一种作文题目,阅卷领导小组一再做出错误解释,拟定违背题意的评分细则,提供违背评分标准的样板作文,事先规定指标,掩饰语文教学现状。
面对批评建议,不做反思,不求纠正,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对高中作文教学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阅读类题目连年错误丛生,有些题目,根本就没有答案。命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有的答非所问,有的荒谬无理。往往既无清晰思路,也无合理依据。
面对这样的题目和“参考答案”,阅卷领导小组在拟定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时,又往往不能依据题目正确对待,作出必要的修订,而是敷衍模糊地处置。
面对批评建议,同样不做反思,不求纠正,既干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无助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高中阅读教学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就上述状况,我多次向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反映具体意见,提出具体建议。我认为,出现失误,可能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正视和纠正。但始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有关负责人的基本态度取向是“严格保密”。
现在,市教委认识到高考是教学的导引,那么,也应能充分明了正是这种违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违背语文学科规律、考试规律,违背职业操守、职业良知的命题与阅卷现状,使语文沦为需要“扶贫”,需要用分数刺激的弱势科目的。
关键在治本。为推行并落实方案在考查内容方面的五点要求,希望市教委就高考命题和阅卷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语文界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一道题目一道题目地谈清楚。使北京市语文高考的命题人和阅卷负责人能够懂得写作,懂得阅读,懂得语文;树立职业良知,职业责任,职业操守。这才是具有根本价值的“扶持”,比提高30分要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