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是某重点高中2年级的学生,父母都是该校老师,从小学开始就紧盯她的学习成绩,眼看进入高二关键期,更是采取打压和激将法加大了紧盯力度,“凌晨才睡的亲戚家姐姐、报5个补课班的同事家孩子”都成了激励目标。为了超越这些目标,冉冉没有了课余休闲生活,每天放学后做各种习题至凌晨1时才能睡觉,周末还要上4个高三的补习班课程。虽然冉冉为了让父母满意,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位列班级上游,但离父母班级前三名的要求还是有距离。每次考试后,就算成绩有进步,也会让父母“这也算进步吗?跟别人比你啥也不是”给打压得信心全无。冉冉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补课上,在同龄人中没一个朋友,面对父母整天绷着脸的训斥,心里有苦无处倾诉,便时常冒出自杀的念头。可当她站在4楼窗口,想象着自己跳楼后血肉模糊的模样时没敢迈步;她来到药店,想服用安眠药无痛苦的离去,可店员如何不肯卖给她;无奈之下,她用小刀片瞄准自己的手腕割了下去,被恰好推开房门的母亲发现制止。经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测评,冉冉心理健康指标全部异常,已经严重到了神经症的程度。东北网(2013年10月16日)报道 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成绩显着,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在高中教育阶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几乎被束之高阁,学校把升学率当成首要目标,家长把孩子的学生成绩等同于未来前途,学生自己也被迫为高考打基础疲于奔命。因此,高中生不仅成了学习木偶和考试机器,也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报道中的冉冉就是典型代表,应当引起社会及家长们的高度关注。
鼓励孩子学习应注意方法。父母激励孩子学习的方法很多,引导和帮助孩子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是常用方法之一,但应从实际出发,在孩子个人意愿基础上进行商定。定学习目标的高低也应遵循经过努力可以或勉强可以实现的原则,只有这样协商出的学习目标,才能成为孩子愿意去努力的目标,起到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目的。如果超出孩子的努力范围,强加给孩子一个不切实际的指标,就会容易给孩子造成困扰。当孩子觉得实现目标的希望渺茫时,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个别孩子还会因为压力过大产生心理疾病,报道中的冉冉就是很好的例子。冉冉的学习成绩已经位列班级上游,每提高一个名次都很困难,父母强加给她一个前三名的目标把孩子压垮了,因此,父母逼迫孩子学习的激励方法不可取。
高中生减负应从家长做起。目前,中小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学校本身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已经直接导致了学生睡眠不足、娱乐时间太少等问题。给学生减负在很多年前就成为社会话题,各方面也都要求给学生进行减负,但减了这么多年却没有任何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在不断加重,如果家长再给孩子增加各种课余补习班,岂不要了孩子的命?虽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从孩子的前途着想,督促孩子成为学习尖子可以理解,但能够进入前三名的毕竟只有三名学生,众多把前三名作为奋斗目标的学生和家长最终都只能是“望三兴叹”。再说,孩子能考上大学只是为人生之路多一条选择,不能作为人生道路的唯一选择,即便是将来考不上大学,只要肯努力,都会在不同领域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因此,高中生父母用不切实际的目标去摧残孩子,倒不如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主动为孩子减负。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需关注。根据心理专家提醒,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长期失眠;二是经常为未来不可预料的事情担忧、焦虑;三是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总感觉有人盯着自己;四是总做重复动作或者纠结同一个问题不放;五是身处高处时有跳下去的冲动等。如果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以上这5种异常情况,要马上意识到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应该立即找心理医生进行确诊、治疗。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保障他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参加高考,笔者建议:一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强化高中生班的心理卫生教育,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二是卫生部门、相关医院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要建立学校高中生班心理健康巡诊制度,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高中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