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孩两经高考考上成都某校,家里不缺钱,父亲却坚信读书无用不让她上,认为即便毕业找个工作,月薪不过两三千,浪费钱还浪费了四年。他算账:读4年书8万,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来回16万,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成都商报》09-01) 手拿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化名)却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据报载,19岁的玲玲出生在川北的一个小村子。父母和所有的亲戚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母都只读完了小学,就开始自己做小生意。5年前,觉得成都是大城市,更好赚钱,父母带着玲玲和弟弟举家搬到了成都,在槐树店路附近全款买了套房还买了个小铺面,靠着这个铺面做着小生意。“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玲玲说,父亲反对主要是认为上大学没什么用。
成都一父亲反对女儿上大学,称捡垃圾都比读书强。笔者看了这个新闻,进行了深思,不同的人生视角,有了不同的认知价值。
一、从女孩父亲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是主因。据悉,玲玲父亲说,“读书无用”这个观念并非毫无根据。报纸上、电视上,不断有新闻报道说,“6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编辑注:此处系玲玲父亲的误读。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再创新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他伸出一只手比着“六”强调着“600万”这个数字。“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他对记者说,自己住的小区里,他知道的就至少有10个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变成了“家里蹲”,“那些人的父母家里没得好多钱,好多还是借钱送娃娃去读大学,结果呢?读出来要不就是没工作,在家啃老,要不就是父母又花几万元去帮娃娃找工作,读大学有啥子用?”从女孩父亲的言谈中,提供两个信息:1、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要花几万投资读大学,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觉得不合算。2、社会阶层利益固化之忧,当前,社会资源被垄断在一些权贵的手里,女孩的父母是农民,虽然父母做生意赚了钱,但是女孩大学毕业后,自己无关系背景,将来不花几万元去帮孩子就找不到工作,女孩父亲是对社会阶层利益的固化之忧。作为在城市里打拼几十年的生意人,他对社会的洞察是有深度的,从投资的角度看,儿女读大学,确实不一定能在利益上有好的回报,女孩父亲认为,读大学是失败的投资。社会底层人们认为读大学无用,对读大学无作用提出质疑,其实需要理解与反思。
二、从女孩的角度看,女孩想做个有层次的人,她向往大学是为了自我成长。据悉,女孩说:“我非常爱读书,喜欢泡在图书馆里。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不想成为只会做小生意的农村人,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从女孩的谈论中,可以得出这些信息:1、女孩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成长,她希望通过读大学,学到知识,学到修养,提高人的境界,从这点来看,她读大学是出于一种上进的心态。2、她想通过读大学来改变命运,她认为人要开明,不能封闭,要有精神追求,从这点来看,她有远见,有理想。
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简单从功利的角度看,读大学不一定会找到如愿的工作,这己经是事实。但是对有理想、勤奋上进、追求境界的人来说,读大学对于拓展一个人的视野,增长一个人的知识面,提高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是很有禆益的。教育其实是一项有远见的投资,在教育的过程,不但为受教育者增长见识,培养专业技能,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改变一个人的理念与内蕴,即是一种自我素质的提升,这种素质的提升,会给一个家庭带来远见,带来境界,带来品味,带来思想,带来幸福,带来机会,悄悄地影响一个家庭,给一个家庭带来正能量,这些回报,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影响,意识改变人的世界。
当前,一些农民工比大学生的工资高或相差不远,这是社会现实。但这不一定不公平,有些农民工干的是在烈日40多度下工作,或干高危的工作,或干一些技术含高的工作,他们工资高是应该的,农民工自我勤奋、自我奋斗、自我成长也需要社会的鼓励与肯定。现在,大学生毕业生多,人才过剩,这也是事实,读大学决定命运的观念不一定现实,读大学只是一种基础,只是学习一种技能,只是培养一种素质,大学生的成长应需要勤奋上进与把握机会,而不仅是凭着一纸毕业证。当代青年的自我勤奋、自我奋斗、自我成长是一条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