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论公德》一文中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在“家天下”时代的 旧中国,天地万物皆是君王一人独有,人人独善其身,社会毫无公德可言。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只有人人相善其群,才能以公共意识保证国家良性发展。 公共意识影响日常生活。从中国式过马路,到公交车抢座位;从广场舞噪音扰民,到老人摔倒没人扶,近年来,我国社会公共文明冲突争议频发,究其原因,正是我国公民公共意识不足所致。公共行为规范,是为保证集体生活秩序所划定的个体权利边界,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新加坡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紧缺,但市民生活质量却领跑亚洲。这一奇迹的出现,正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公共行为管理规定,以严刑峻法规范公众行为,合理约束社会大众自身权利,使市民树立了公共意识。由此可见,公共意识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质量。 公共意识彰显文明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国人纷纷走出国门,游览世界,在大峡谷、大堡礁,在仰光金塔、比萨斜塔,中国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然而,畅游天下的国人却在多个国家留下了不文明的印象。“禁止留言”“保持安静”"的简体中文标语随处可见、来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在一次次旅游活动中不断抹黑文明古国的形象。国力的提升不仅是经济的增速,更应是文明的进步。这种进步需要我们在一次次游览中,通过公共意识的提升加以彰显,才能真正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赞赏。 公共意识保证国家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共意识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约束,更是心忧天下的责任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事务激增,千头万绪的服务需求依靠政府独自承担,难免有所疏漏。而且,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决策模式向民主化、科学化转变,正是希望激活国民的公共意识,为政府行政管理拾遗补缺。现代公共意识,是促使公民主动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追求公共目标的“强心剂”,我们只有正视自身责任,才能激发社会整体活力,保证国家发展。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社会是“你我他”。构成的集合,要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就必须约束自身行为,尊重他人权益,向公共利益妥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无论是实现个人梦还是国家梦,都需要“你我他”积极涵养公共意识,如此,国家良性发展的春天才会到来。 作者:言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