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扎针屡次失败,患儿父母愤怒追打,又一幕医患矛盾出现。在医患关系持续紧张的当今形势下,这一事件的出现似乎不足为奇但又令人深感痛心和遗憾。是什么夺走了患者对医护者的信任,又是什么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在这件事中,很明显,有两个点值得注意,一是父母的过激行为,二是三位护士的多次扎针失败。容易理解的是,父母在焦急送医的情绪下眼看孩子被多名护士多次扎针却不得成功时的担忧和心疼,但解决问题应有正确的方式和合适的尺度,在孩子紧急送医的情况下对护士大打出手,扰乱医院秩序,给医护人员“添堵”,无疑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做法。尤其是这种凌晨送医的情况,父母更应体谅医护人员熬夜工作的辛劳与不易,更应尊敬他们的尽责和无私,更应体谅他们的疲倦和迫切。作为患者一方,“既来之,则安之”,来就医就应当对医护人员抱有十足的信任,不能一味的向他们取索和要求,应全力配合,看清自身条件给对方带来的工作难度和困扰,从自身出发去信任、理解和配合他们工作,同时也是在配合自己治疗。再不堪,如遇个别自身修养不好的医护人员,也应当正确对待,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投诉,而不是采取过激行为,通过暴力解一时之怒,这只会激化矛盾,为医疗增加难度。 另一方面,如此事中的事实所呈现出的,三名护士“轮流上阵”,在同一名患儿身上多次扎针却屡屡失败,看起来像在“做试验”,这不得不令所见之人对他们的专业水平产生怀疑,患儿父母的愤怒也可理解几分。患者的不信任正是在医者的一次次失败后的失望中累计起来的,而信任正是维护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在建立的信任崩塌时,医患关系也随之破坏。因此,站在患者一方,信任来自理解和体谅,站在医者一方,信任应建立在自身的医疗水平和应对能力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承认医术有高低之分,条件有优差之分,但是作为医护者是否应该正视自己的专业水平呢?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当今时代,医术也应当与时俱进,医护人员应当意识到自己医术上的短板,扬长避短,才是可取之法。我们不排除治疗的难度大到屡屡失败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一定也不少见,但是沟通化解疑问的桥梁,在医疗有难度的情况下又是否沟通到位呢?排除个别偏激的个人,沟通能有效预防医患矛盾的恶化。 医患双方应当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做到这四个“相互”,为双方减小压力,何不为一次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