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发放给扶贫对象的葡萄苗、百香果苗,却发放给了非扶贫对象,这里面有没有权钱交易?有没有贪腐行为?”广西百色市检察院反渎局局长黄兆飞,在向记者介绍一起涉农扶贫案件时说。(2017年5月22日,人民网) 在大力开展脱贫攻坚的当下,一些贪腐分子却将扶贫资金当成“香饽饽”,用雁过拔毛的方式蚕食贫困百姓的救命钱、发展钱,让脱贫实效大打折扣。甚至有些村组干部吃拿卡要,村民往往敢怒不敢言,百姓对扶贫贪腐深恶痛绝。 现在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坚拔寨的决胜阶段,扶贫干部经手的扶贫资金越来越多,这时就要念好扶贫干部的“紧箍咒”,严防有人在扶贫禁区“偷渡”。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扶贫资金用于民,受益于民。一是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四种形态”,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严格问责,对扶贫领域干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视情节轻重,将从轻至重分别给予个人责令整改、书面检查,约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处罚;对构成违纪的,将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处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负有责任的党组织和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令整改、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处理。三是严格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以严明的纪律斩断伸向扶贫款的黑手,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让扶贫禁区的“紧箍咒”时刻提醒扶贫干部禁区“偷渡”是要受党纪国法的严惩、受天下百姓唾弃的。(文/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