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蜂拥而来的送红包者,卢铭旗并非来者不拒,而是选择性收礼。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收”的规矩,即关系不好的不收、信不过的不收、家庭困难的不收。有一次,一个社区医院院长来到卢铭旗办公室,放下2万元就走。卢铭旗觉得破坏了自己“三不收”的规矩,就立即拿上钱、开上车,跟着来到那家社区医院,将钱如数退回。(5月7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贪官落马给广大干部警示,但是个别干部不以为是,存在侥幸心理。在中央反腐的高压形势下,仍出现像卢铭旗这样的“能吏腐败”。其实很多贪官最初都有一段光辉奋斗史,都有过一段清廉的初始,但走着走着,从最初的收取小钱财,到设置“安全线”收取钱财,再到来者不拒,一步步走向堕落。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最初还可以独善其身,慢慢地,自律之心瓦解,警惕之心钝化。这说明,在坚持原则的问题上如果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底线是守不住的。 很多贪官都有收钱的规矩,都以为自己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变得更加心安理得。却想不到狡兔三窟也有死穴。卢铭旗自然也没能逃脱收贿有“规矩”的贪官们一样的命运。那些仍不思悔改的少数官员,指望这种荒唐的“规矩”能成为自己贪腐的保险箱,不过是掩耳盗铃,心存侥幸罢了。在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历史背景下,官员无论怎样讲“规矩”,有多少“规矩”,始终掩饰不了贪腐嘴脸,绝对难以蒙混过关,终究会受到党纪国法严处。 笔者认为各级纪检部门在加大查处腐败问题力度的同时,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零容忍,形成“伸手必被捉”的稳定预期,打消违纪违规者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通过卢铭旗这个鲜活的案例,警醒党员干部把好“第一次”关口,守好“第一道”防线,谨防思想蜕变,权力出界,行为越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