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以“绣花”为喻阐明精细、精准的工作方法,又强调要“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语言生动,言浅意深。(2017年3月27日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绣花,落脚在一个“绣”字。绣的是精细精准、不跳针脱线;绣的是稳扎稳打、不急躁冒进。 这是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扶贫开发势在必行,这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在20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要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要脱贫攻坚,而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方法就是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扶贫,必须要有“绣花”的精神。 一是人要精准。具体来讲就是选派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要精准,扶贫对象的确定要精准,要确保选派的第一书记留得住、吃得苦、干得实,同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准确选定贫困对象,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真正贫困的群众享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 二是财要精准。具体来讲就是精准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精准施策到村到户。要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产业发展、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社会公共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准确选择不同的方法,要因地适宜、对症下药,切忌“一刀切”“大水漫灌”等粗暴简单的方法。 三是落实责任要精准。具体来讲就是既要明确总体责任,又要制定具体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任务的制定和落实要细、要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责任追究和督查要精细,还要加强巡视督查,扶贫攻坚的第一书记岗位不能成为流水宴或流水席。各级党政负责人要把责任担到底,做到不脱贫“不能走”,一个萝卜一个坑,出水才见两腿泥。不能搞腐败,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盲目的政绩,也要严防“三拍”现象,拍脑瓜、拍胸脯、拍屁股走人。 脱贫攻坚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的的重要举措,也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各级党政负责人、广大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要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绣花”精神,绣好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朵美丽之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国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