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关系曾一度被人们比喻为鱼和诱饵的关系,一提到官商交往,往往会让人想到商人把官员当“庇护伞”、官员把商人当“提款机”等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一些干部刻意躲着商人,好像离得越远就表明自己越干净。(12月14日澎湃新闻)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曾经一些党员干部混迹于老板“朋友圈”,接受老板请吃,出入高档会所,久而久之,就对自己质朴的公职生活感到“不满足”,总觉得和老板的奢华生活存在“落差”,心生动摇,可能就会靠贪腐获取物质条件来达到内心和生活上的“平衡”。 现如今一些党员干部吸取“前车之鉴”,便尽量躲开老板,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生怕别人知道自己与老板有着某种联系,从而怀疑其从事贪腐行为,似乎只要和老板没有任何关系,就代表自己很“干净”。笔者认为,这是矫枉过正。 如果党员干部一味的与商人“撇清关系”是弊大于利。一方面不利于党员干部突破自我。虽然党员干部在工作上“如履薄冰”是件好事,是其对纪律和法律的敬畏,也是对人民群众的负责,但是太过于小心翼翼,会让其在工作中蹑手蹑脚,遇见“硬骨头”不敢啃;遇见“攻坚难题”,不敢创新作为,长此以往不利于党员干部突破自身胆识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另一方面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走这条路难免就会与商人打交道,如果党员干部对商人避而远之,只会导致该地方无人问津,更别提好的项目,好的发展。党员干部又何以“为官有为”,切实为当地人民群众谋福祉。 所以,清者自清,党员干部与商人之间正常交往即可,不必撇清所有关系,这是矫枉过正。只要党员干部不给商人搞“特殊”,提供“捷径”,不索取“好处”,只是正常的招商引资,旨为公,拒绝私,那么就不会因为商人而是自己“大祸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