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安顺市纪委通报了一起问责典型案例。因分管的水利系统发生多人严重违纪问题,时任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潘兴隆和李志刚,分别被给予通报批评和党内警告处分。(人民网 11月28日) 中国人做人做事终究讲个面子,为面子舍财甚至愿意舍命者大有人在。官场上这种面子风气不遑多让,互相攀比,一官犯事,诸官不见等等,可以说,脸面和人情构成了官场的关系网,所以官场出事,多半是在不可包庇之下。近日,贵州安顺通报的问责即是如此,尽管已经离任,问责仍然彻底,但潘兴隆和李志刚执掌牛耳五年,其治下之干部官员严重违纪又怎能闻而不见呢?问责,又为何恰好在此两人离任之后呢? 问责虽好,能加强责任意识,倒逼责任落实。但诸见报端的问责,莫不是当事人离任之后,在任问责为何少见?无他,唯脸面耳。在任问责,无非是在打责任人的脸,这种破坏脸面关系的事,估计官员不敢做,相关纪委“护犊”的脸面心理也不愿意做,所以才造成官员离任后,再给个不痛不痒的或通报或警告的处分。但违纪已成,利益被败坏覆水难收,事后雷厉风行远不如当时切实问责。要问责,别总在事故之后,首先就要打破官官相护的面子思想。正如潘兴隆和李志刚一般,在位五年,任凭治下官员干部私吞公共资金,看似人畜无害,其实是助纣为虐。潘兴隆和李志刚的算盘无非是睁眼不见,任期一满升职而去再不过问。但身在其位,岂有出工不出力之理?打破官员相互包庇的怪圈刻不容缓。其次,要完善在任旁督机制。重大工程不能任由官员全当裁判,建立旁督机制协助不可或缺。只有让官员时时刻刻有责任感,才能将责任落实;只有下属官员头上时时有监督的紧箍咒,才能安分守己一心其正事。最后,要将问责进行到底。已查处的不可不痛不痒地只为惩治而惩治,此举无非明示问责之惩罚不过如此,后之犯事者恐笑而前仆后继。被问责的官员必须严处且不得“带病提拔”,严惩才会有威慑之效。 事既已成,后果难料,损失巨大,事后问责也是得不偿失。问责根本不必等到当事者离任之后,无问责就无担当,无担当就遑论责任感。完善问责机制,事前问责、事中问责、事后问责三管齐下,严惩执事不力者。问责莫要等到事故后,只有打好问责的板子,才能纠不正之风气,出实际之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