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等重磅改革文件接踵而至,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考试分为基本级、中级和高级,不通过基本级考试,民警就不能办案。(10月18日澎湃新闻) 公安部为规范民警执法煞费苦心放出“大招”。其中,为提高民警的法律水平,还出台公安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并且明文规定,“考试不过不能办案”。有人质疑,这规定是否太过于“教条”,民警执法虽然需要有章可循,但是用的多的“章程”多数已铭记于心,而其他的一些“细则条款”临时“查阅”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考试的方式,将所有知识“刻”入脑海。这是否是在赶考试的“时髦”? 笔者认为,民警“考试不过不能办案”并非“教条”。其两大积极作用明显,都有利于民警规范执法。一方面是督促民警掌握业务知识,倒逼其不断学习。每个地方都有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可能每个地方常用的民警执法知识不一样,民警“经验执法”,“老人带新人”固然有其益处。但是,社会进步已经进入“加速度”状态,难免固有的“经验”不足以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再加上特殊情况紧急,那不是处于一种“抓瞎”状态,这对于执法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只有储备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够随机应变,在特殊、突发情况之下,经受住考验。 另一方面是帮助民警塑造清廉价值观。民警考试除去一些必备的业务知识之外,还包括一些保持廉洁、拒绝腐败的知识。通过考试,倒逼民警自我践行党风廉政教育,让其对清廉有学习,有概念,有了解,督促其学以致用。与此同时,违纪违规后果知识也算是敲响警钟。 民警考试并非“教条”,而是一种监督方式。不仅监督民警学习业务知识,还督促其“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规范严格的考试也是一种严肃态度的彰显,考试的严格对应的就是执法的严格,考试不过就淘汰对应执法不能马马虎虎。所以,民警“考试不过不能办案”意义深远,远非单纯在意“考试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