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家住海口鸭尾溪附近的陈女士,看到鸭尾溪河道内垃圾众多,还散发出阵阵恶臭,她试图拨打河道旁河长公示牌公布的河长电话来反映情况,然而电话都无人接听。 想当初,推行“河长制”让人眼前一亮,将每一段河道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干部人头,可谓是“一一对应”,不给任何推诿扯皮的机会。如今,管理32段河道的32位河长几乎是人去楼空,联系电话几乎是清一色处于“失联”状态。更有甚者,不少河长不了解河道治理情况,直接建议记者去咨询水务局。如此现象,岂能不让人对河水保护心存担忧? 设立“河长制”是这几年部分地方在河流管理中的创新做法,其动机是为了落实河流保护责任到人头,以期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其方法也很简单:在河道旁设立附有河长联系电话的公示牌,方便群众监督。为了想出这一实招,当地政府应该花了不少心思,拿出了壮士断腕的重视和决心。如今,32个公示电话,竟然没有一个电话能顺畅地联系到河长本人,足以证明此项制度已经彻底“夭折”,落下形式主义的残余。 据记者调查的细节来看,有的电话号码错误,有的河长已经更换,还有的不知道自己身为河长……让人如哽在喉:一是管理上的“空转”,河长换人了,电话号码变了,公示牌咋就没有更新,日常管理都去哪儿了?如此典型的不作为,相关的管理部门恐怕难辞其咎;二是“河长制”先天存有缺陷,已经身为“河长”的官员,却不知道自己何时被贴上了“河长”的标签,显然事前并未征求其本人意见,更多则是一种强行贴签,野蛮发包责任的行为。 如今,32个公示电话无一能联系上,事实上宣布了“河长制”的暂时流产。事已至此,“河长制”的日常管理部门应该为其懒庸行为埋单,也应对失责的河长们一一问责,促使当地相关部门和官员进行反思。 同时,海口的“河长制”并非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如果相关部门痛下决心,仔细整改,完全有起死回生的机会。此事警醒:保护河道、保护环境,不能停留在制度上,也不能单靠河长们自觉,唯有动真格,落实责任与问责,方能让河长成为守望一方河湖的“保护神”,而不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