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16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940万考生步入考场。今年高考,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将“作弊入刑”的“史上最严高考”,因此备受关注。 高考作为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阶层流动的有效渠道,保障教育公平包含着社会诚信的基本愿望,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高考作弊行为却是在试图破坏这种公平,一再试探诚信的“底线”。 何为诚信?老子曾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是做人之本,是兴业之道,是立国之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曾子杀猪明不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以待人,也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做人要讲诚信,即使“言必行”的代价超出“预算”,也一定要兑现承诺;遍数商界精英大亨,哪个不是以诚信为本才赢得社会公认,每一个“百年老字号”都是一个诚信的故事;秦商鞅立木取信标志着大秦“依法治国”的开始,也预示了一个帝国的崛起,秦国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也奠定了我国封建王朝法治体系建设的基础。 “作弊入刑”释放一种信号,诚信将纳入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史上最严”是一种态度,对于敢于破坏社会公平、挑战诚信权威的行为将“零容忍”,以此划出诚信的“底线”,力求在全社会营造诚信氛围,把“诚信的小船”打造成“坚硬的巨轮”,用法律和制度保驾护航,乘风破浪,扬帆远行,驶向法治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