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回应了广西马山县扶贫乱象一事。他表示,扶贫办对此高度关注并采取了积极措施,马山县政府已于9月初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核实,其中不符合贫困标准的3048人已全部暂停享受扶贫政策。 马山县三千多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以及2000多低于扶贫标准的人被动“脱贫”,再一次上演了一场假扶贫、扶假贫的丑剧。在认定的扶贫对象中,竟然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看到这组数据显示的群体,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更让真正贫困的人感到寒心。扶贫竟让富人受益,置真正的穷人于何地。 不可否认,由于扶贫工作涉及面广,有些隐形标识无法准确掌握,给扶贫工作的认定和核查带来一定的难度,疏漏不可能100%避免。但公职人员、购买汽车、购买楼房等具有明显不符合条件标志的都不能排除在外,实在是睁眼说瞎话,这是明目张胆的劫贫济富,假公济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监管环节的漏洞和缺失,监管没有发力,才让其有了可操作空间。 在基层工作的人员都知道,村一级是能够准确掌握贫困信息的一级,但村一级也是人情、关系最重的一级。人情拉来的、关系要来的贫困指标会挤占了真正贫困人的指标,最终导致上报的信息并非自己准确掌握的信息。不难发现,马山县不符合贫困标准却拿着贫困资金的人,都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并且具有话语权的那部分人。面对免费的午餐,相对于真正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更具有“竞争力”。村一级只管报送不管审核,能混过去最好,混不过去自己也能给人情一个交代。 如此看来,上级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看报上来的表格,不去实际核查。完全的信任,只能是给出可操作空间,让监管成为形同虚设,无形中成为了虚假信息上报的帮凶。只有监管落实到位,才能够让信息更真实,不给扶贫造假的机会。 精准扶贫监管必须到位,才能打牢基础,做到扶贫精准。工作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才能降低错误的概率。这就需要每个环节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监督来避免走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