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感愧疚。”河南南阳市长程志明道歉了。这是因为他治下的环保成绩单相当糟糕:一个区的内河已完全失去自净能力,成为纳污河渠。河道内垃圾遍布,污水横流。 许多人认为,这种污染之后的道歉是作秀,不能只同情,应该狠狠地问责;还有人说,能够站出来道歉足以表明,该领导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值得表扬。而笔者认为,道歉本就是市长的一种自我批评,或者说是一种“自我问责”,诚然问责可贵,但也不能回避外在的责任追究。 众所周知,工业经济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极大地为GDP添彩,短时间内,当地政绩必然斐然,但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到位,排污成本低,工业发展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面对让人垂涎的GDP“大蛋糕”,“环境靠边站,税收才是硬道理”成了官员们默认的法则,进而就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招商引资考核标准,一言堂地让招商成果和干部考核、绩效、升迁等指标挂钩,慢慢地,保护纳税大户成了首要职责,哪里还顾得上查处污染企业?地方政府被“病态政绩观”绑架,环保部门也逐渐沦为摆设。 媒体持续关注,加之社会舆论的强大攻势,官员们却能处之泰然坚决否认,试想下,如果没有中央领导的批示,此事会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会不会在一片责骂声中沦为“烂尾新闻”?可以说,如今当地环保部门的表现很好地印证了“领导一批示,下面就重视”的官场套路。前期问题已然发生,官员们可以视若无睹、坚决否认;媒体反映、群众诉求,官员们依旧可以我行我素,变着法儿“打太极”、“踢皮球”。可领导批示一到,意味着处理不善官帽就有了风险,立马360度大转弯,试问,这种“唯官帽是瞻”的官员难道心里会有群众的半点位置?还能踏踏实实一心为民谋福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污染到如斯田地甚至惊动了中央领导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值得追问的是,缘何污染问题一拖再拖?缘何一直没有得到治理和惩处?缘何官方“捂盖子”的本领如此高强?治污之路从曲折到平坦,想必其中既有“病态政绩观”的驱使,更少不了“唯官帽是瞻”畸形权力观的推波助澜,治理之路任重道远,但有了领导的重视,各方面的通力协作,相信风雨过后晴天就会到来。不过,要治污染,更要治渎职,污染问题背后谁该问责?谁受惩处?长效机制如何构建?公众定会翘首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