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对“红顶中介”启动摘帽清理。政府在职人员一律不得兼职中介服务机构,中介将全面转企或同政府部门“脱钩”。同时,北京将取消所有非法定中介服务,并“清单制”公示中介服务事项、收费、信用、业绩等信息。 涉及企业的“红顶中介”事项有多少? 2015年02月,九三学社的提案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一个产业项目,企业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竣工验收,需要9-20项中介报告,整个流程长达300多天,涉及12个委办局、20多个科室,经手150多人次。审批过程陷入“马拉松”,显然与“红顶中介”有关。 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主动依附权力,“扯大旗作虎皮”,乱摊派、强行服务、搭车收费。官员则往往“移船就岸”,把中介作为自己化公权为私利的媒介,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或以服务费、会费、协作费、咨询费的名义 “分红”,借着公权力的“鞭子”,搞起了“体外经济循环”。 由此可见,官员兼职任职中介机构,其实是权力与利益的主动联姻。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一流传范围甚广的顺口溜,折射出群众对“二政府”的嘲讽。官员在中介服务机构兼职任职,不仅荒了为民服务的主业,还伤了党和政府形象、冷了群众的心肠。北京的清理整顿,斩断官员与中介的灰色利益链条,正告那些不务正业的领导干部:昔日“一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李克强总理提出:“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官场的顽症痼疾,有的人可能隐身暗中暂避风头、“搞七十二变”,因而,对“红顶中介”摘帽不能讲例外、搞变通。一是抓重点、抓典型,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划出来,以对违规者的严惩昭示“动真碰硬”的决心;二进一步简政放权,对中介服务机构强化监管,在“一抓到底”中“来实的”;三是实行“一案双查”,层层传递压力,把清理的责任落到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头上。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跻身于公务员队伍,领导干部要“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在为民服务中改进作风、在干事创业中彰显本色,对非分之财不仅要“心莫想”、更要“手莫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