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腾退和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已有10个多月。期间,很多地区都清理了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平方米的超标办公用房。然而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等情况,导致清退办公用房流于形式,甚至产生新的浪费。笔者认为:不管清理出来多少资产,都不能闲置,闲置起来,搁在那里不发挥任何作用也是一种浪费。要将清理出来的资产科学合理的规划盘活,投入使用,让其最大化的发挥效益,才不会让前期的清理工作流于形式,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清理办公用房工作走形式。 面积超标,要么加张桌子,要么采取“假合并”,增加办公桌椅,挂上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或长期养病同志的名字了事,但是根本无人使用。或者采用打隔断的方法掩人耳目,一些单位给超标的领导办公室打隔断,将多余面积隔成“会议室”“接待室”等等。诸如这样搞变通蒙混过关的做法仍然还存在。那要怎样才能真正将资产盘活呢? 针对一些地方前些年兴建奢华办公楼之风盛行,已经导致不少办公面积严重超标,首先要按照规定清理,清理要集中,要事先规划,不能腾出来的地方零零星星很分散,那样很容易产生闲置。能将几个单位融合在一起办公的可以融合在一幢楼办公,楼层分布科室设置合理。对于较大的办公室,尽量不打隔断,可以采取企业化运作写字楼办公模式,简单的功能区分即可,避免清理中产生更大的费用。人的因素最关键,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不要存在应付过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理。不能单纯地按照面积标准腾退。领导干部更不能有特权思想。能换桌子的换桌子,单位内部可以适当调剂,领导也可以和一般的职工在一起办公,不是必须得单独有办公室才能工作。剔除特权思想和应付心理,很多难事就容易多了。 有了从源头和思想认识上抓好治理的决心,还需要制定更灵活的处置方式,后续将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处置方案。办公区域可以相对集中,尽可能将业务有关联或性质相近的单位、空余办公室较多的单位与使用办公室较少的单位合并办公,对各单位零碎空置的办公室进行调整后,能空出一整栋办公楼可以出租或拍卖。想办法让资产活起来,才能有效避免清退办公用房工作流于形式。才不会出现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