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半,各项经济数据相继出台。数据显示,尽管结构调整有所改善,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但下行压力依旧不小。如何向改革要红利,简政放权是“抓手”。专家指出,今年行政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入,要啃更硬的骨头。 虽然开年以来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而且还将继续纵深推进,但市场上,对于简政放权却有另一种声音——明放暗不放,放小不放大,办事居然比之前规矩还多! 简政放权的核心是推动改革的深化,改进部门工作作风,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但在这最后一公里的路程上,由于简政放权可能让权力部门利益受损,让这些乐于“刁难”办事人的部门没了审批权力,地位“降低”,尝到了权力的甜头的这些部门自然不愿意放手;再者由于部分基层单位硬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跟不上,不敢接手;于是简政放权就这样被堵在了前行的“高速通道”上,被迫放缓脚步,成了大众口中的硬骨头。联想到前段时间的冷冻肉新闻,这简政放权可不能变成一块在冷库里冻了几十年的鸡爪子,啃不动不说,还磕牙,让人起了一地鸡皮疙瘩。 简政放权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是权力的下放。但由于对权力的崇拜依然存在,基层单位的条件跟不上。因此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重点的不是“放”而是“稳”。只有稳稳当当的落到基层,简政放权才不会变成一块啃不动地“冷冻肉”。那如何让权力“稳当”地落到基层?一是对于不愿下放权力的部门,要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去引导,加强督查和管理,避免其明放暗不放;二是对于基层部门,要给予指导,在下放的过程中可以对基层人员进行履职培训,帮助完善基层服务设施和管理监督体系,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基层部门能顺利为群众办好事情,也确保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不会遇到变相阻挠。 简政放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是改革的必经之路。对于在“最后一公里”遇到的阻碍,必须万分重视,要以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去引导和破解阻碍,将这块“硬骨头”扔进改革洪流中的“绞肉机”中,将其变成无抵抗能力的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