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亲假“长眠”是谁“瞌睡”太多?

时间:2015-06-23 17:56 来源: 作者:季伟 点击:
时下,一边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亲人分居的现状需要得到改观;一边是就业难,工作压力大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在这种语境下,探亲假名存实亡,其实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缩影。而要解决好工作和探亲的矛盾,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唤醒探亲假“瞌睡”的

在北京郊区和河北河南等地,端午节又称作“女儿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但如今,很多人父母都在外地,三天的小长假,回趟老家未免有些赶。事实上,对于父母在外地的职工,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长可达45天。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个1981年出台的规定“名存实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探亲假从1981年实施以来,风风雨雨历经了34个春秋。然而,一路走来,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喜的是,一部分人充分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工作之余也能“常回家看看”,体会“全家福”的温馨。可悲的是,一部分人只能对着探亲假望洋兴叹:要么是用人单位大笔大笔地扣绩效工资让人不敢休,要么是“不批准”让人不能休。更令人感觉可悲的是,一部分人还根本不知道有探亲假这么一回事儿。

按理说,一项政策或者制度的出台,人们都会更多地予以关注和关心。尤其是保障干部职工正常福利、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着实不该达到不知情、不知晓的困境。那么,探亲假“长眠”,到底是谁“瞌睡”太多呢?

实事求是地讲,一项制度的出台,体现的是执政者的服务思维、施政理念和管理意识。倘若制度在制定时就没有站稳“脚跟”,难免在执行的路上“打晃晃”。纵观探亲假在全国各地、各部门间执行上的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制度在制定时并没有说“狠话”、放“硬话”。不然何来的各地解释参差不齐?何来的各用人单位在执行上跑偏走样?要么不执行,要么以克扣绩效工资和年终奖金为代价,使得探亲假更是雪上加霜、雾霾重重。显然,政策的制定者是时候该醒醒了,三十多年的今天,已经时过境迁,原来的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和跟上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完善探亲假,如何让其更有利于执行,不仅“亲民”,还要“亲单位”“亲企业”已是迫在眉睫。

当然,从探亲假的“空转”中,我们足可以窥见宣传上的不力。既然政策已经制定并予以实施,相关的宣传就应该跟进和到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大肆报道。不说是非要做到家喻户晓,但至少也不应该出现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样的窘境。由此可见,我们做宣传报道的相关部门,仿佛也跟着沉睡了三十多载。而眼下,如何夺得话语权、攻占主阵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最后,各个用人单位和部门,也应该怀揣一颗“红心”,拿出点诚意。不能一切都“向钱看”,动不动就扣绩效、扣奖金,曲解变通,让探亲假名存实亡,成为“看上去很美”的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职工的福利,该保障的还是要应该不折不扣地予以保障。要知道,职工的身心愉悦了、家庭和谐了,也能给用人单位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效益。相反,因工作压力过大,生活太紧张等导致职工“跳槽”和“跳楼”都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也会给用人单位带来诸多“不利”的后果。在权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过后,相信,用人单位也该醒醒了。

时下,一边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亲人分居的现状需要得到改观;一边是就业难,工作压力大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在这种语境下,探亲假名存实亡,其实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缩影。而要解决好工作和探亲的矛盾,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唤醒探亲假“瞌睡”的同时,还应该举一反三,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制度出现着类似的情况,如果有,都当彻底整治。唯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再次发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成就人一生的做事好习惯:人生智慧

    作者:吴伟丽

    《成就人一生的做事好习惯》为那些渴望成功的读者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做事习惯养成方法与实用技巧,如想到的事情就马上去…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