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每逢佳节被催婚”的涩与甜

时间:2015-02-25 09:05来源: 作者:央视评论员 杨禹 点击:
七天春节长假,今已过半。多少过年回家的游子,又在团圆的温暖气息中,被“每逢佳节被催婚”的涩与甜击中了。 【评论】21句话辨清“每逢佳节被催婚” 总能听到身边的年轻人,抱怨着“又被催婚了”。 这抱怨,常在三个地方冒出来:第一,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这

七天春节长假,今已过半。多少过年回家的游子,又在团圆的温暖气息中,被“每逢佳节被催婚”的涩与甜击中了。

【评论】21句话辨清“每逢佳节被催婚”

总能听到身边的年轻人,抱怨着“又被催婚了”。

这抱怨,常在三个地方冒出来:第一,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这是个很有共鸣感的常备话题。第二,在各家电视台的春晚上,这是个制造戏剧冲突的常备元素。第三,在很多团圆夜的家庭饭桌上,这抱怨,也是被催婚者的一种自我解嘲。

我觉得,被催婚,总比被催债强。每逢佳节被催婚,至少说明:第一,有人催你。到没人催的时候,可能更涩。第二,你还没婚。还攥着一把打开未来生活的钥匙,正在找门。第三,你到家了。家是个特别讲道理、又可以不讲道理的地方。

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每逢佳节被催婚”成为普遍现象,又告诉我们:第一,年轻人结婚晚了。婚的早或晚,都是相对而言。被催者,是晚于催者的预期了。第二,年轻人离家远了。每逢佳节才回家,难怪家里人憋了一年的话,一泻千催,一催如注。第三,年轻人的择偶观变了。择偶,向来是检验价值观、审美观的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年轻人跟父母亲人的共同语言也许变少了。

【评论】21句话辨清“每逢佳节被催婚”

积极地看,一个“催”字,体现着父母亲人的三个态度:第一,别单着了。这是对长年累月奔忙的你说的——早点有个伴儿吧。第二,别挑花眼了。这是对频繁相亲、举棋不定的你说的——差不多就行了。第三,别慎着了。这是对拉着恋人的手、老在围城外边转磨的你说的——赶快进城,瓜熟蒂落。

换到年轻人的角度看,一个“催”字,掺和着五味杂陈的三种感受:第一,被催婚,莫如我想婚。80后、90后这两代人,不愿失去恋爱婚姻上的主动权。第二,被催婚,别变成被逼婚。“催”还留有余地。一旦被逼婚,小火慢炖就变成高压锅了。第三,被催婚,就怕被催昏。催促之下,亲情难却,昏头昏脑,婚得不好。

每逢佳节被催婚,催婚里面有学问。习近平主席在前几天的春节团拜会上说,中国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细一想,“被催婚”里,也有这三件事啊:

第一,被催婚的年轻人,不妨从“注重家庭”的角度,理解那些催你的亲人。他们是希望你尽快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家庭。和睦之家,给你补充打拼底气的地方。

第二,催婚的长辈们,不妨从“注重家教”的角度,理解孩子们对婚的选择。婚或不婚,早婚或晚婚,跟谁婚,婚得昏不昏,咱们长辈亲人可以关心过问,可以督促期待,切莫横加干涉、越俎代庖。

第三,催婚和被催婚的双方,不妨都从“注重家风”的角度,理解对方,看清自己。在靠谱有爱的家风下,催,其实是一份喜乐。在不太着调的家风下,催,就成了一段导火索。

【评论】21句话辨清“每逢佳节被催婚”

最后,再送给被催婚的年轻人们三句话:

第一,把过年被催婚的压力,转化成积极生活的动力。

第二,爹妈老了,也需要你哄了。你懂的。

第三,被催婚,究竟是苦不堪言的烦恼,还是一笑置之的乐子,其实,全在你自己。

祝你们幸福。文 | 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了解欧洲历史

作者:吴一凡

他们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在成就面前,他们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反思战争,总结过去。经过这次战争的洗涤,他们更…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