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政山西大同5年的个性官员耿彦波争议再起。日前有媒体报道,其被调离后有125项在建工程被叫停,有民众喊话要求耿彦波回大同收拾“烂摊子”,持续引发关注。(11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近日,山西“停工门”事件,引起了媒体和群众的强烈的关注,被调任太原市长的原大同市长耿彦波,在调任后之后引发了持续关注和争议。一方面,“耿彦波粉丝团”的成员为耿彦波请愿,希望政府高效、廉洁、雷厉风行。另一方面,部分拆迁户则因为大同大拆大建生活陷入困顿,他们也参与请愿,“让老耿回来收拾烂摊子,给我们个说法!”那么,官员“人走茶凉”,“烂摊子”该谁买单? 其实,继任的新官对于前任者的“半拉子”工程却未必能获重视。官员周期性调动往往使其任内开启的工程陷入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小至栽花种树,大至巨额工程,前后两任官员工作衔接出现“断裂”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仅是山西大同的“一把手”的离任,却要叫停125项在建工程,确实让人惊讶。不禁有人要问,山西出现的状况是否是一个普遍的事件,事实上,因官员调动等原因导致的“烂摊子”并不少见。今年10月,官方晒出清单: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为各地方政府免不了都要涉及人事调动,这样算下来损失大的难以想象,这样的“烂摊子”到最后由谁买单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地方老百姓。 前任官员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任官员留下的是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够造福群众的工程,续任的官员不买账,非要饭店搬家——另起炉灶,抛弃现有的工程另搞一套。这种情况和前任官员没有任何关系,应该处理接任官员;二是前任官员留下的就是无法继续下去的工程,要是一直干下去的话,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是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这种情况和现任官员没有任何关系,应该处理前任官员。 笔者认为,“新官不理旧政”不利于一个地方长远规划的执行,往往会增加行政成本,且削弱着公众对政策连续性的信任,损害着政府的公信力。破解“人走茶凉”、“人走政息”的困局,各项政策还必须坚持到底的落实,做到“一以贯之”。所以,杜绝因官员调动等原因导致的“烂摊子”,就需要树立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这样才是避免“人走政息”、打消群众焦虑的最佳路径。另外,在地方重大行政决策、发展规划等行政行为,既需要经过规范的法律程序,还需要公开透明、完善监督考核。如此,才能少一些损失,多一些群众的欣慰。(作者:曾阿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