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四川省西昌市公安局通报,该局成功告破一起公务员考试中有组织、利用高科技设备作弊案件。目前,案情已基本查清,已提请检察机关批捕6人。 (11月20日 《四川日报》) 尽管公务员考试作弊被严厉禁止,一旦被抓就面临着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风险,但仍然有不少考生宁愿花高价钱或请“枪手”或利用电子设备等高科技手段作弊冒险。屡禁不止的公务员考试作弊,是对公务员考试制度公平性的冲击和挑战,撼动着社会诚信基石,不能不让人担忧。 公务员考试作弊年年喊打,却年年冒出。从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作弊现象来看,主要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作弊手段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从小抄发展到手机,再发展到“间谍工具”,用密拍设备扫题、发射器传题,一切都是采用高科技手段。二是作弊方式越来越专业,呈集团化运作态势。“代考”组织为“客户”从寻找枪手、答题到收费等实行一条龙“服务”,组织相当严密。 但我们转念一想,公务员考试在考生报名、准考证、身份证、监考等环节都部署了许多监控环节,严密的防范措施之下,为何作弊“产业”能越做越大?不难猜出,作弊“产业”已然形成利益链条,许多双手在辅助着它,其中不乏“内部人”。在公务员考试作弊与反作弊中,权力、金钱和考试规则、社会诚信之间形成了较量。正因为有“内部人”的“绿灯”,有权力在幕后操控,所以给整肃考纪考风带来不小难度。 公务员考试公平是行政公平的起点,公务员考试作弊若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势必影响到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公务员考试作弊对社会的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公务员考试诚信这道篱笆必须筑牢。 如何筑牢?笔者认为,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需真正重视,适当加大投入,将防公务员考试作弊工作关口前移,把作弊“苗子”杜绝在萌芽状态,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考试环境。一方面推进招考透明化,在公务员考试录取环节,需加大公示力度,规范公示的方式,让所有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使公众举报有门,媒体监督有路,让作奸犯科者找不到下手的暗角。另一方面加大惩处力度,在考试作弊暴露后,有关部门要进行有力查处,给予弄虚作假者、作弊者严惩,让作弊成本高得没人愿意承受。只有令行禁止、严惩不贷,才能彰显国家法律法纪的严肃性,让意图违规者在高风险面前望而却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