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代表了一种类型的基层官员。他摇摆于被送礼风气侵蚀、扭曲的官场,边贪边退,甚至还拿出1790万元赃款用于县工业园区建设。在起诉书里,这是一个受贿上百次的巨贪,在家人心中,他却是个“能干、清廉,无房无车,不赌不嫖不包二奶”的好官。看似矛盾的现实,折射出的是小地方官场复杂的情态。(11月19日《南方都市报》) 这个案例和现在引起热议的“廉政账户”如出一辙,都认为只要上缴了钱,不管金钱数额,受贿物品的来源,以及产生的利益交换,都能够避免受到处罚,甚至认为这是自己清正廉洁的表现。在受贿过程中,甚至认为不收礼是不合群,不懂人情世故的表现,这样的“清廉”会影响自己仕途的发展,因此提心吊胆的随大流。在贪婪、恐惧和侥幸三种复杂心态斗争下,想出了一套逃避打击、掩人耳目、自我安慰的办法。 这样的行贿受贿圈子的形成,如他们所说是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影响。“不收不送,工作不好开展”,“萧县当时就这个风气,大家都送,我不送不好。”在他们眼里,行贿受贿根本不是犯罪,不是腐败,而是正常的人情来往,合理的社会交际。有官员对这样的风气感到无奈,而有的干部却为自己的“正常交际”受到处罚而委屈。 如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认为,所谓“腐败风气”都是人为产生的,“身不由己”是腐败干部脱责的借口。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腐败就是错误,腐败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挡箭牌。干部之所以要送礼,必定是有所求;领导要收礼,完全是贪欲在作祟。“送礼风”不仅“刮倒了”一批干部,还“刮倒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刮倒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腐败思潮只会侵蚀干部积极性,唤醒干部脑中的贪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