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意外”地发现安徽滁州市信访大厅空空荡荡,滁州市委书记李明解释,信访部门并非没有反映问题的群众,这都是“阳光信访”产生的效应。同时,滁州建立了“一部三中心”,从问题受理、研判、调解、办结实行一条龙服务,群众问题真办真解决,积案得到化解,来大厅上访的群众也就少了。(11月11日 人民日报) 信访,是指群众来信来访的简称。指群众致函或走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要求解决某些问题。信访是除法律以外的又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近年来,信访屡成媒体关注的热点、群众利益的痛点、社会稳定的难点。在我们身边,既有像张云泉那样给人“赔礼、赔罪、赔钱”的优秀信访干部,也有一些地方信访工作被动,有的甚至把群众上访一律视为“非正常”行为。 为使信访更加公开、透明、高效,各地纷纷依托互联网,大力推进网上信访,“阳光信访”应运而生。它不仅为群众的漫漫上访路开辟了一条捷径,避免了有关部门对上访者的“围、追、堵、截”;而且还避免了群众找人办事看他人脸色的尴尬境地,使得群众有冤可诉,有难可求;同时,由于上级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加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除此之外,公开透明的操作过程降低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保证了群众利益最大化。 事实证明,“阳光信访”可以节省上访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可以节约受访单位的人力成本,让信访变得更快捷。去年以来,滁州市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40多万户、召开座谈会3000多场、建立困难户档案5000多份,真正把问难题、解民忧落到了实处。当然,“阳光信访”的意义还不仅于此,信访制度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有积极作用,只有阳光信访才能息访、息诉,化解民怨,解决问题。目前滁州市已收集各类问题、意见建议10万多条,立行立改解决困难6600多件、整改问题8000余个,形成制度性成果13项。 俗话说,物不得其平则鸣。信访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让人民群众有地方说话。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信访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之际,各地推行“阳光信访”迈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一步,值得全面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