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公安分局一项预算将近200万元的民警理发服务项目招标,结果公布后最近引起市民质疑:三家投标公司中只有一家美容美发公司。有市民怀疑该项目存在围标的嫌疑。此外,洗剪吹一次13元,为何预算高达200万?200万财政资金用于民警理发是否合适?(9月12日人民网) 理发,尽管有“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一般的“高大上”传说代言,但如今在公众心中,始终如同洗脸刷牙一样,是生活中再也普通不过的琐碎小事。如此“小事”,若与两百万元的巨额财政资金“相逢”,在视觉反差下,难免让人们有所“好奇”。 类似于“小事巨款”的,还有前不久湖北黄石“49万元采购150套制服”。其实这些都只是一种积少成多现象,而且有些媒体朋友应能体会。比如,某单位一职工理一次发,花掉了十几元钱,这绝对不会成为新闻;而当这单位数千人都理一次发,然后媒体再以“某单位理发一次性花掉数万元”来报道时,“新闻价值”也就瞬间蹦了出来。 理发费达200万元的“天价”属性只是公众质疑的一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为何会动用财政资金来理发、为何三家投标公司中只有一家“正宗”理发公司等疑问。关于前者,的确有国家层面的相关福利政策;而后者,似乎更能回答“理发招标”引发公众“好奇”这个问题。 司空见惯的理发服务业,在人们心中早已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等头发长了再去街边理发店是“天经地义”,想必这也影响到不少从业者。他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马路边上,擅长于寻思如何吸引路人进门照顾生意,而很难想到还有其他“广开门路”的经营方式。正因如此,当深圳理发招标公告发出后,出于缺少关注原因,只有一家“正宗”理发店竞标,也就不足为奇。 然而“不走寻常路”的主人家,才真正值得细品一番。既然要提供理发福利,按照常规思维的话,是不是得等民警自行外出理发后再去报账?如果条件稍好,有专门的理发室,又该如何选定从业者?在以往,如何花掉这笔钱,想必个别领导几句话便能做主,毕竟大家都知道是“小事”,不会上心,但长年累月下来,涓涓细流同样汇成大海。如今,选择招标的方式将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化、公开化、公平化,是不是就是活生生的制度管钱例子? 晚清帝王大臣刚见到火车时,投去的都是异样眼光,甚至以“坏风水”之名卸掉蒸汽机车头,改用马拉火车。如果人的思想眼界,没有及时跟上社会进步,“马拉火车”的笑话就不会少见。而也只有当人民政府每一项公务活动、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能像为理发配上招标制度一样时,这样的法治社会才名副其实。(冬月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