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蒲江县出台《关于规范全县党政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规定婚丧喜庆事宜随礼不得超过个人月工资(含津补贴)的10%。通知要求操办者收到明显超过此数额礼金的,应在事后5日内报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备案。(7月24日《人民日报》) 《通知》的涉及对象,包括蒲江县所有各部门和各乡镇党政干部职工、县属企业班子成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和村(社区)干部,他们将签订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若今后违反规定,将受到组织处理、纪律处分。这样的规定太好了,不仅让借机敛财的人“损失”不小,甚至彻底失去机会。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做了正面导向。让人们知道“礼节”是个人对人或神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既然是形式而非内容,那么形式到了就可以了,不管内容的多寡都已经做到“礼”了、“敬”了。 正如一名乡镇公务员所说,他每月工资2000多元,每次随礼都心疼得不得了:“出手就要五六百元,两三百元的份子钱根本拿不出手。”他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规定,他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当下,随礼已经形成了攀比之风,给每家每户甚至每一位公民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就拿笔者所在的一个乡镇来说吧:场镇上的人们,婚丧嫁娶之事基本都是“全请”,只要你在这个地方,都会收到“帖子”。这个不算啥,许多人修房建屋、老人小孩过生日、生小孩和生病住院,甚至新买了车子或大的家具、家电等,都会请客吃饭。人家请了,你去了不随礼、不凑份子行吗?弄得大家都疲于应付“随礼”、“还礼”,有的还借钱、贷款去随礼,甚而至于两口子假离婚然后复婚请客“收礼”,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人们因为“礼金”、“份子”产生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在为“份子”限额让全民“减负”叫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红包”、“礼金”承载的腐败,仅凭随礼限额是扼杀不完的。对违规进行事后处罚固然具有震慑力,但如何加强宴席现场的监管,如何最大限度发动群众的力量进行全程监督,教育每个人自觉抵制红包、礼金,才是落实这项新规定和杜绝腐败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