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凉山州纪委了解到,凉山州及时研究正风肃纪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果断开出“三剂”药方,深入整治懒干实事“慢作为”、懒察民情“乱作为”、懒解民忧“不作为”的“三懒”作风。(7月17日《四川经济日报》) 凉山州纪委治理“三懒“作风开出的“三剂”药方分别是:强化“月考年评”机制,念好“紧箍咒”;强化“五个一”联系制,凝聚“正能量”;化效能问责工作制,树起“警示牌”。 对于改变工作作风问题,就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只能依赖长效性、制度性的建设。严打不是一阵风,查处也不是走过场,只有真正把管理、监督、问责机制落于实处,切实增加政策执行力,转作风才会变得可期。 现在,凉山州纪委对“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的“三懒”作风给予严肃处理,这是敢于硬对硬的表现,也是治理“三懒”非常有成效的方法,值得各地效仿。 其实,官员治理“三懒”,各地都有很大对策和办法,难的是敢于动真格。要整治“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就要出重拳、下猛药,对重要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绝不姑息迁就。既不怕揭疤亮丑、也不怕找自己的茬、更不怕戳自己的背。要坚持做到有什么问题就整治什么问题,涉及什么人就严惩什么人,从而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当然,治理“三懒”,还要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评价制,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等,构成治理“三懒”的制度体系,营造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良好的环境和浓厚氛围,形成治理“三懒”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