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向辽宁、河南以及中粮集团、复旦大学反馈巡视情况。选任干部沟通酝酿不够充分,干部任用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有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腐化,为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买官卖官问题突出,跑官要官、拉票贿选问题一度也比较严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时有发生。(凤凰网 7月8日) 说起买官卖官我们都并不陌生,这让笔者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轰动一时的一件事来。1997年岁末,广东曝出一起令人不可思议的买官大案,乳源县社会人员蔡登辉在短短月余时间内,便由个体户瞬间完成了入党、招工、转干、提拔、调动、升级等一切手续,摇身一变而为乳源县经委正科级副主任,随即迅速调入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再变而为区财贸办主任,兼任区“政法委书记”。 尽管中国反腐倡廉的动作在越来越大,但是买官卖官之风依旧在趁机抬头。“买官卖官”是社会健康肌体中的已达危害,损害了党的威信,污染了社会风气,阻碍了经济发展,令万千德才兼优的报国志士齿冷心寒!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因为现实当中的选任、提拔官员过程中,很难避免利益的牵扯。可以说,利益是使得这些“带病提拔”官员能获得提拔的重要原因之一。买卖双方通过这件事成了利益共同体,彼此默契,守口如瓶,交易很隐蔽,不会留下直接证据,不容易被发现,也不容易被查出。“买官”的风险小,成本回收快,回报率高,能一本万利。有了如此的恶性循环空间,叫人如何不买官? 在治理“买官卖官”中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巴掌拍不响”。笔者认为,行贿受贿往往不会是单一的事件。受贿卖官者就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而行贿买官者就像是主干上长着的枝干,一棵主干会有数条枝干分散开来,枝干向主干行贿买官。而枝干也往往不是行贿的末梢,一些更加细小的枝条会向其行贿买官,同时为其提供行贿买官的资本。可以想象,买官卖官的行贿受贿应该就像是一个树状的结构,行贿买官者一般还会有行贿买官的下家。即使到末梢枝条,没有了行贿买官的下家,那他们也不会干净,肯定会有其它非法所得以支撑起行贿买官。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规用人问题屡禁不止,干部群众反映强烈。而许多贪官往往都是“落马”后,公众才惊觉其一路被“带病提拔”。但是在东窗事发前,即使通过各种途径的举报、信访,都不能影响少数贪官的“升迁”之路。笔者认为,对花巨资行贿买官者,不应该只是按照行贿论处,而应该根据其行贿买官的目的和行贿资金的来源等信息,详查其还有没有其它违法乱纪行为,以将反腐败工作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