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87亿元、穿越晋西黄土高原和吕梁山山地的太原至兴县铁路工程,平均每公里需要建设六个涵洞,涵洞的关键部位台背本应采用优良材料填筑,却被大量就地取材的黄土所替代。这条正在建设的铁路潜藏的质量问题令人惊心,连施工者都直言“常被噩梦惊醒”。(6月30日《经济参考报》) 铁路作为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承载的不仅仅是运输本身,还有许多纷繁复杂的人身故事和情感。铁路的巨大运输量对铁路修建来说是要求颇高的,然而,正是这样一条关乎许多人生命的铁路,却被修建方偷工减料的糊弄了。 太兴铁路在修建过程中,本应用抗水侵蚀性好,级配优良的A、B料回填的涵洞,被换成了“遇水即成糊状”的黄土。施工方的成本倒是节约了一大笔,但这样的铁路,谁又敢过? 工程的偷工减料当地干活的村民都知道,甚至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说“经常梦见涵洞一下就塌了,火车脱轨翻车,被噩梦惊醒”。既然是“人尽皆知”的事,为何还能“逃过”监理方的眼睛? 原来,当监理人员发现问题时,施工方就会有人去“协调”,通过“做工作”获得监理单位的签字认证。而这所谓的“协调”,无非也是一些金钱利益的勾当。正是这样一群“志同道合”“视金如命”的人,让太兴铁路修建项目变成连豆腐渣都不如的工程。 然而,偌大一个铁路修建工程,参与的就只有施工队和监管单位吗?就算这二者狼狈为奸,也应该还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才是。相关部门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工程发包出去,单纯依靠监理单位的监管,势必会出现如此情形。而如果政府部门参与了监管,仍然出现了如此大工作的偷工减料,那就难逃贪腐之嫌。 试想一下,当你坐上这条用泥巴糊成涵洞的铁路,会是怎样的胆战心惊?如今的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也不是不能干出一些泯灭良心的事情,但笔者认为,如果监理单位能有良心一点,不与其蛇鼠一窝,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监管责任,想必施工方也不敢如此胆大妄为。 如今,好好的一个铁路项目,建的连豆腐渣工程都不如。究竟当初该单位是如何竞标成功的,连事发后打人都那么有“底气”,这背后是否真有猫腻?谜题尚未揭开,监管仍需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