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发文称,“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这等于取消限购,一时引起广泛关注。不过当天下午,这一文件被撤下。有媒体称,该处负责相关工作的李主任表示,“政府文件有两个字打印错误,需要重新发布”。(6月27日 中国网) 一直以来,貌似任何关于楼市房产的宣传报道总能吸引眼球,让人们神经紧绷,或楼市“大涨”,或楼市“跳水”,忽上忽下,一高一低,让人们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不过,近日,在呼和浩特发生“朝令夕改”的一幕却博人一笑,当地先是发文称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数查询证明,不过当天下午,这一文件便被撤下。 对于当地的官方回复,大家更是嗤之以鼻,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文件有两个字打印错误,需要重新发布”,但是,但截至目前,上述文件未重新发布。很明显,当地政府给公众玩了一出“大忽悠”,当然,有胆量“忽悠”社会大众的呼和浩特并不“孤独”,近年来,包括沈阳、佛山、芜湖等城市,都经历了楼市救市“一日游”的现象。那么,如此闹剧频频上演,根源何在? 此前,有开发商们曾有恃无恐地叫嚣道:“房价掉下来,GDP也跟着掉下来,要开发商死,银行会先死,政府玩不起!”当然事实证明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前段时间,楼市仿佛迎来了“降温”,广州楼市“零首付”“垫首付”,杭州迎来第二波降价潮,一些开发商竞相降价,而在成都,开发商也加大了促销力度,不过,正如某些观察员所描述的那样,楼产遇冷,地方政府比开发商更紧张,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也纷纷酝酿、蠢蠢欲动。 确实,房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房价下跌势必重创GDP,地方政府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从这个意义上讲,房产出现“冷”动向,地方政府势必会出台文件救市,于此,并非没有先例。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地方楼市呈现萎靡颓势,地方政府就纷纷出台救市措施,如上海“救市14条”、杭州“救市24条”等等,如今,同样的房产颓势,地方政府貌似也有点坐不住了。 不管从哪个层面上讲,救市政策“一日游”凸显了地方政府的病态GDP情结,是典型的不重视民生需求的表现,楼市遇冷又怎能让政策去“添乱”呢?当地政府也该好好反思下,如何既让楼产健康发展,又能切实保障好民生运行,若是一心往“钱”看而罔顾民意的话,终究会在楼产这场“民生战役”中打个“糊涂仗”、“失败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