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腾退和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已有10个多月。期间,很多地区都清理了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平方米的超标办公用房。然而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等情况,导致清退办公用房流于形式,甚至产生新的浪费。(6月24日,网易新闻) 为了使办公用房面积达标,各单位想尽办法,有合并办公用房的,加桌子或挂个名;有变大为小,改换名目的。清退办公面积,表面上都达标了,实际上却是各种“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党政机关腾退和清理超标办公用房是为了响应国家治理“四风”的政策,在整合盘活国家财产及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整改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及风气。根据新闻中所言,很多地方清理了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平方米的超标办公用房,但是清退出来的地方用来干什么了却没有明确,不得不让人细想:清退出来的地方都去哪儿了。 按照中央清退办公用房的规章制度,几乎所有的党政机关都要清退出部分用房,但各自面对的情况却有很多:有的单位是因为早期办公楼规划不合理,造成办公室一人用超标,两人用不够的情况;有的单位特别是基层,存在很多岗位变动后在编不在岗、上级下派在岗不在编、下级借用无编无岗等情况的人员,这些人的使用面积规范不明;有的单位则是在重建或新建办公楼时,考虑过多的规模及面子问题,导致办公面积远远超过合理使用面积。如此多的情况,在被清退条例一刀切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应付了事、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看似很简单的清退过程却牵动着很多问题。 要让清退不流于形式,仅仅让各单位把多的面积拿出来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合情合理的规范,让多出来的面积物尽其用,对于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及实际情况所导致的清退不达标能够灵活变通,尽量不造成新的浪费。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是目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除去中间某些情况的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迫切的需要更完善更有强制力的制度出台加以控制,莫让清退出来的办公用房就这样消失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