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5日就《楼堂馆所建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建设包括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者场所,也不得安排财政性资金进行维修改造。(6月25日中国新闻网) “混搭”并不陌生 ,从时尚界到美食界随处可见,但当前许多采用公私混搭培训中心,一年365天中“偶尔”培训,“多数”娱乐,基本丧失了“培训”本意,也被戏称为“混搭”。这样的“混搭”,在整治舌尖腐败、公车腐败之后备受关注,关键在于群众对整治“隐蔽四风”的新期待,对反四风提出了新要求。 “混搭”培训机构打着擦边球,是因为一些默许在凸显。虽然培训机构凭借“培训”之名,也会要求参训人员“学习学习”。但事实上,一些普普通通的“学习之外”,看似“平常”,但也不可避免的显现出“奢靡之风”的本质。本应着力于“学习提高”的培训,最后被“娱乐”代替,恰恰说明了问题之所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别培训机构的“盈利行为”,而实质上,“娱乐化”培训,说明“学习”正在被某些单位和个人利用,奢靡披上了正常的外衣。试想,那些在名胜古迹处,名川大山下宾馆们有多少是普通人可以去学习的地方? 不可否认学习培训是必须的,学习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也是必要的。但是否就有理由来一个“私人定制”。给本单位本系统内建立一个一对一的“培训机构”?反四风问题不应该有死角。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私人”培训机构,涉及的不仅是一个机构的“自负盈亏”的问题,关乎公权是否真正姓“公”,利益是否真正为民。制度上的改易革新,才能真正让该作风持久深入。严格而言,豪华培训中心腐败浪费的背后,是政企不分的“混搭”,是计划经济的“遗留”。四风问题隐蔽化关键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让政府“归位”,让企业“正位”。让“私人培训中心”的大门向市场敞开,让改“四风”不留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