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腾退和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已有10个多月。期间,很多地区都清理了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平方米的超标办公用房。然而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等情况,导致清退办公用房流于形式,甚至产生新的浪费。 (新华网 6月23日) 前不久,记者到常去的某机关采访,发现办公室内多了一张办公桌,但从桌上的摆设看,明显是无人使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间办公室本来只有自己,但面积超标了,只能加张桌子…… 应该说,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改善,工作条件可以适当予以改善,不需要我们在过当年延安“土窑洞”的办公生活。但是,当年延安“土窑洞”的办公精神是不能丢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修建“豪衙”都是不能允许的,办公用房配置超标更是不能“高抬贵手”的。 201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对占有、使用的办公用房进行全面清理,超规定面积标准占有、使用办公用房的,应予以腾退。通知下发后,各级党政机关也积极落实,开展了一系列清查、腾退工作。 在整改中,如何防止部分领导搞形式主义?目前的整改,主要是计算官员的办公用房是否超标,于是一些人通过形式主义的“隔断”应付检查。这说明中央有关规定中所谓的“一刀切”,切得还不够“狠”。如果按照标准编制,核算出每个机关单位的合理办公用房总面积,整改中不仅要求每个领导干部的办公面积要达标,同时要求整个机关的总面积也要达标,这样就可以有效杜绝形式主义的出现。 笔者认为,建设政府办公楼,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建设办公楼的目的,也应充分体现更好地服务民众这一本质。但是,如今的超标办公室出现“清而不退”的现象,这样的行为既脱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也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整改是否落实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整改,群众是不是真正满意,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