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截至昨天,已有9个被巡视单位针对2013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反馈问题公布了整改报告。整改报告中透露,继中央巡视组指出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严重后,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公务员局开始联合解决这一问题;而据吉林省、安徽省的整改报告显示,“副秘书长”岗位超配现象尤为突出,其中,吉林省便发现超配23名“副秘书长”。(6月18日,搜狐新闻) 一个省政府配置23名“副秘书长”,如此多的干部配置显然超出了国家有关规定,到底是工作需要还是另有猫腻?这无疑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副秘书长一般是为了协助副省长的工作而设立的岗位,如今的23位副秘书长是否就预示着有23位副省长?还是某些副省长需要多名副秘书长协助? 干部编制数目的确定,本是有规可依,不可随意而为。选好干部、配好班子,既关系到精干高效政府的建设,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超职数配备干部,极可能导致“化简为繁”、人浮于事,使得办事流程增多、政务处理效率降低。 但是明知道超配可能带来的不利,仍然超配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无外乎是权力人情、面子工程。许多超配干部可能是领导的亲属抑或是朋友的关系,人情面子之下,自然不能在岗位上“亏待”,层层关系网交织,就形成了哪个也动不得,动一个牵一群现象。可以想见,超配职领导们,个个都有自己的一片关系网,权力关怀之下,超配职干部自然越来越多、屡禁难止了。 虽然中央出台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指导性的规定了副职的人数,但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副秘书长职数都由自己"掌握",并无硬性规定,这无疑给领导干部们的权利人情送去了便利。 笔者认为,要想根治干部超配顽疾,还需用重典。只有出台相关的法规,用强硬的制度,严格限制干部编制,限制干部配置标准,加强对领导权力的监督,将权利人情锁进制度牢笼。重典出击,方能还吏治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