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临澧,县委大院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都是几栋破旧的红砖瓦片房;在河北灵寿,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县委大院,依旧是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在河南卢氏,服役近60年的土坯房,仍然是该县县委领导和各部门的“蜗居”,最高的房子只有两层半。(6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一些人眼里,机关大院就应该是高楼林立、戒备森严。院外,形体巨大、形态凶悍的“西洋立狮”尽显官威与权势;院内,宽敞明亮的办公用房、高档大气的设施设备,彰显高贵和权力。但凡群众来办事,需要“里三层外三层”来打听,甚至辗转了几个小时“找不着北”。 然而,湖南临澧、河北灵寿以及河南卢氏等地沿用使用旧办公楼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说他“不太体面”,是因为他和公众熟知的政府大院“不一般”,从裂缝的墙体、6名干部蜗居在约15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办公不难看出,当地党委政府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传承得淋漓尽致。 其实,办公大院外观形象的雄伟、气派,与当地领导的执政理念、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等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爬雪山、过草地、住窑洞、吃小米,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功伟绩。然而在当下,一些领导干部喜爱“争面子”,追求表面光鲜,热衷大兴土木,大建楼堂管所,虽说提高了所谓的GDP,但拉开了距离感,缺乏了信任感,多了猜疑心。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虽说人人都有“面子”思想,但要看放在何时与何地。比如,与其修建豪华的楼堂馆所,不如履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与其前呼后拥下基层,不如实实在在为群众干好事、办实事。与其“争面子”,不如通过内强素质来外树形象。以面子工程论英雄的时代已然过去,脚踏实地、造福一方才是为政之根本。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体面的”政府大院或许会给人们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而实实在在地干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掌声与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