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麦收以来,河南许昌为确保小麦收割后不再发生秸秆焚烧现象,专门下发的“全面禁烧令”规定:对全市出现“第一把火”的乡镇,处以10万元罚款,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取消评先资格等处罚。然而,这一许昌史上“最严”禁烧令却没有完全档住农田里的“熊熊秸火”(6月8日 新华网) 秸秆焚烧一直都是各地大气环境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农村田地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秸秆,若不作处理就会下一季作物播种。而通过焚烧后产生的草木灰还能当作地里的肥料,由此农户们多将农作物就地焚烧,产生的烟雾让周围城镇饱受“霾伏”。 如今,这成了各地政府为之头疼的问题,秸秆焚烧对地方大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空气可见度和飞机起降,更影响生活在大气环境下的民众健康。于是,以罚款成为对乡镇工作成效的考核监督,成为各地政府的常见手段。比如近期,许昌出台的史上“最严”禁烧令规定,对全市出现“第一把火”的乡镇,处以10万元罚款,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取消评先资格等处罚。 如此严厉的禁烧令,在一定程度能加大基层政府的防控工作力度,但终归还是消不了“熊熊秸火”。从禁烧令本身来看,各种处理方式应有尽有,基本杜绝了工作不力的因素,而从工作对象来看,禁烧令针对的仅是基层政府一级,对于秸秆本身的处理方式却毫无提及。试想,一味的强调禁烧,而忽视了秸秆的处理,那岂不是误了农时的顺利进行?仅将基层当作工作对象,以罚款、通报批评作为工作方式,而不去深入了解农户焚烧秸秆的初衷,势必会与秸秆处理的根本方向背道而驰。 秸秆焚烧、禁烧一直是令各方头疼的问题,烧了影响空气,不烧影响农时。许昌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禁烧令,固然是对下级单位的考核监管,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对秸秆焚烧环境污染的宣传,让广大农民朋友了解、认识焚烧秸秆的危害,同时辅以合理的奖励激励政策和科技处理的支持,有效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和方法,综合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才是解决秸秆焚烧难题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