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6月2日,河南麦子已经收获三分之一。然而,在距离今年麦收还有10多天时、河南获嘉县太山镇曹庄村的近百亩挂有青绿色、未完全成熟的麦子却已被政府认定“成熟”而强行收割,理由仅仅为了完成乡里的复耕指标。(6月4日 《新民网》)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很是纳闷。麦子明明还没有熟,为什么政府硬说熟了,慌着收割?据太山乡国土所负责人解释:因为别处盖社区公寓占了耕地,要复耕这块原属老窑厂的地,补上耕地面积。等不及麦子成熟,是因为“复耕指标特别急”。为什么急成这样?根据国家规定的土地占补平衡制度,建设单位占用多少耕地,在占地之前就必须开发整理出相应面积的耕地。如果耕地面积未达标,势必影响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原来,该乡盖房要占的地等着开工,本应事先开垦的补充耕地却没到位,为了通过考核,不顾自然规律,也不管庄稼人心疼,宁愿割掉还未成熟的青青麦浪,也要整出一块地来凑数。试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政绩工程,与考核的初衷背道而驰,更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相差甚远。 河南是产粮大省,省政府办公厅在早在3月26日就发出了紧急通知,《通知》强调,在麦收之前,河南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损毁将要收割的麦田。但在禁令之下,毁麦之事却仍时有发生。部分市县乡政府上演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相通过对未熟的麦子认定为“成熟”的小麦,认为这样进行收割就是“天经地义”的事。青麦被毁,实在令人慨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粮食得来不易,是国人生存之本,更应加倍珍惜。否则,纵有广厦千万,却无果腹之粮,有何意义? 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种种举措,无非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了凑齐复耕指标,割去即将成熟的麦子,开垦本已在耕种的土地,如此荒唐之举,是典型的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更与耕地保护工作的原则背道而驰。制定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原本是明确工作目标,促使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工作的好方法。但如果我们只看到被考核者不择手段完成的数量,没有去深入分析其完成的质量,就会出现一批又一批象河南获嘉县这样的损害老百姓利益与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相违背的事例。因此,注重考核指标完成过程和质量的事刻不容缓,这是党性的需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更是制定考核指标初衷的需要。 笔者认为,要杜绝河南获嘉县这类事件再次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农业相关部门要给出不同品种的小麦从栽种到成熟的参考时限,这样可以杜绝未成熟小麦“被成熟”的情况发生。二是要明确第三方监管主体,由农业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联合其他公务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对各市县乡小麦的成熟、收割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判定指标保证制度不走样。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相关投诉、举报热线或网站等便捷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四是对违规行为作出相应地惩罚措施,根据损毁将要收割的麦田的面积,对其情节的严重性作出评判,并针对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以上措施,才能真正杜绝形式主义,纠正错误的政绩观、刹住毁麦的歪风、保障粮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