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警示教育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原党组书记兼理事会主任薄连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兼法制办主任武志忠和呼伦贝尔市原副市长金昭违法违纪案,警示全区领导干部。(5月30日 中国新闻网) 三起典型腐败案例经过指名道姓的通报,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这种高压态势,更彰显了中央领导从严治党方针和求真务实、狠抓作风转变的坚定决心,也充分说明了新一届领导在腐败问题上的绝不手软、严查到底的魄力。 然而,透过实名通报的事实必须看懂背后的意义,真正的目的在于警示教育更多地人,取得效果才是关键。所有的党员干部必须读懂通报的教育意义,并且入脑入心,从根本上认识到腐败的危害以及后果,反腐败才能从“被动”变“主动”。 究其原因,“贪”还是一个“权”字在作祟。现在有些地方、单位和部门,权力缺乏监督、缺乏制约才会变得“随心所欲”。所以要避免权力“寻租”,必须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上下功夫,重点要逐步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官员们如何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如何做到清廉自律,远离腐败?必然是先要加强自身廉政修养,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想人民所想、解人民所忧,维护好人民切身利益,坚决杜绝徇私枉法、贪污腐败行为。 笔者希望,这一连串的贪官被查能真正起到警示教育意义,能真正给妄想在贪腐上“做文章”的官员们敲响警钟。要从根本上改变贪腐现象,还需官员从自身做起,从思想上认识到贪腐的严重性,才能从被动的查处到主动拒绝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