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当前在中央关于清退超标办公室等规定的落实中,怪象频出,导致有些单位清退办公用房成为形式,有些则带来了新的浪费。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在清退超标办公用房的同时,更应考虑“清退之后怎么办”,制定切实可行的后续处置方案,以避免清退工作“虎头蛇尾”。(5月29日,中国新闻网) 的确,近年来,超标办公用房及豪华办公楼现象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基本呈现出豪华、气派的特征,基本上都是单间侍候,官职越大,房间越大,有的可以占半层楼,睡的、玩的、活动的地方,应有尽有。 面对如此尴尬窘境,201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对占有、使用的办公用房进行全面清理,超过规定的面积标准占有、使用办公用房的,应予以腾退。通知下发后,各级党政机关纷纷积极落实,开展了一系列清查、腾退工作。 为使办公用房符合中央规定的面积标准,各机关单位想了不少办法。但在此过程中,一些不正常现象也悄然出现,有的是形式主义,有的则导致了新的浪费。 然而,仅展示腾退面积,处置和利用却没有下文,无法让群众彻底满意。那么,腾退出来的房子干啥去了?可不可以整合其他部门一起办公?想必,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大众所关心的。 把腾退清理出来的办公用房利用好、整合好、处置好,才是更关键的一环。那样,腾出来的整体独栋就可以用于置换、拍卖或出租。不影响办公的前提下,有的腾退房是不是也可以用于民生、归于公益?总之,要有有效的后续措施及时跟进,否则就达不到初衷,只是换了件浪费的马甲。 在此,笔者不禁要问,如此整改办公室究竟是想“忽悠”谁?答案不言而喻,无非就是应付上级机关的检查,检查过后又会恢复原貌,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笔者认为,建设政府办公楼,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建设办公楼的目的,也应充分体现更好地服务民众这一本质。但是,如今的超标办公室出现“清而不退”的现象,这样的行为既脱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也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整改是否落实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整改,群众是不是真正满意,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