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张发票,写明的是消费金额、时间、地点和单位,然而很多时候,明明白白的消费背后是不明不白的公款私用现象。(5月13日 中国新闻网)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和实地走访发现,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仍不在少数,发票也上演了一幕幕“变形记”。 尽管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力度空前,然而一些受访的基层干部表示,这些“禁令”往往只对单位中层以下的干部管用,一些单位“一把手”的公务消费报销仍有“门道”。 去年以来,一些部门、单位餐费都大幅下降,财政预算却没有明显减少,那么节省的钱都去哪了?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其实他们很多都是将餐费报销成了办公用品,这层窗户纸大家都不愿意捅破。 现如今,在中央狠刹奢靡之风的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人“不怕死往枪口上撞”。在中央出台各项规定面前,他们视若无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官员在私利的驱动之下,应对智慧远远超出了我们常人和监管者的想象。“偷梁换柱”、“挪移躲闪”、“巧立名目”、“移花接木”、“掩耳盗铃”……各种招式样样都用得“恰如其分”。 如此“偷梁换柱”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数不胜数,破解已经迫在眉睫。在大力打击各种公款消费的今天,依然存在各种“隐形花招”。不知是商家太聪明,还是官员们是腐败行为如此做法“正中下怀”呢?为何这种公然违背中央规章制度的方式堂而皇之的存在,这背后的个中原因相信也不是那么简单。 笔者认为,要大力破解这种“变形记”行为就必须加大力度,整合税务、工商等部门,直接打掉发票乱象的源头,同时查处公款私用,还应该从办公用品购买上查处,抓住线索不放松,查出问题逗硬惩处,才能真正破解各种“变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