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质监局和湖南省质监局在落实纪委一免职建议时,经过160余天层层“报批”后,才走完“免职”程序。在纪委建议免职期间,该局长还被要求以领导身份,继续主持县质监局工作。(5月7日搜狐网) 160天免职马拉松终于尘埃落定,最终有了一个令公众满意的结局。但一个简单的免职搞得如此复杂,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究竟是谁导致了免职成了马拉松式的长跑?这其中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呢? “市纪委对许又展没有立案,他们提出的是免职建议,不是处分。按照干部任免规定,免除许又展局长职务,必须省质监局批复同意才行。”何育新说,“因为去年质监部门进行体制调整、人事编制被冻结了,所以,对许又展的免职拖了一段时间。” 这好像找到了“免职马拉松”出现的根源所在,这个理由看似毫无破绽,足以让人信服。可是,反腐却要给编制冻结让路,中央反腐的决心又怎么彰显?如果编制一直不解冻,许又展岂不是平安无事?可以继续以带罪之身当他的逍遥局长?如果这样的话,让反腐情何以堪? 其实,编制冻结与反腐是两码事。编制冻结是限制了人员的调进调出,关系的是人员的有序正常流动。而铲除腐败毒瘤纯洁干部队伍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编制冻结在反腐面前应该无条件让路。 这就曝露出某些地方官员问责程序的随意性,其根本问题还是制度建设没有跟上来。此事倒逼官员问责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要将问责法制化。只有问责程序清晰明了,才能督促相关干部限时办结,有效防止 “免职马拉松”的再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