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陈寅恪为何提议对联作为高考试题

时间:2014-02-03 09:10来源: 作者:浦江客 点击:
今天的城里人对春联的印象已经很淡薄了,对手写春联的印象更是淡

  今天的城里人对春联的印象已经很淡薄了,对手写春联的印象更是淡薄。就我所见,春节期间,现在居住的大楼和小区里几乎见不到哪家门口在张贴春联。倒是在民风淳厚的老城厢里还能见到一些人家还有贴春联的习俗,但多为商店里买的印刷品,好看是好看,但是感觉不亲切,字都是印刷上去的,没有墨汁味。内容也几乎千篇一律,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不够个性化。春联是用来寄托祝愿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对未来的希冀,因此自己创作的手写春联更能体现独特性,更有创造力。其实,人们对手写春联的怀念,充分表达了老百姓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说到春联,想起了民国时期的一段趣闻。


  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叔雅即刘文典先生委托陈寅恪代拟夏季入学考试国文题目。陈寅恪拟定国文试题为:作文一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还有“对对子”小题若干。其中一则为:上联“孙行者”,求对句。


  谁都知道,“孙行者”就是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可要真要对准这个人名联,可没那么容易。上联里头一个字“孙”,是个姓,也可能当“孙子”讲,还有个“猢狲”,即猴子。第二个字:“行”,是动词,当走讲。最后的“者”字,是个文言代词,当“人”讲。“行者”合到一块,可以看成一个词,指出家人,“孙行者”有“猴子和尚”的意思。


  参加考试的学生,差不多都没学过对对子,一看这道题,全都傻了眼。这些考生就找《西游记》里的人名来对,什么“唐三藏”、“牛魔王”呀,什么“沙和尚”、“猪八戒”呀,对得是五花八门。还有个学生又气又急,干脆写上个“王八蛋”!当然,这些答案全得了零分。


  只有一个考生周祖谟(后来的着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这道题得了满分,他对的是:“胡适之”。胡适之就是胡适,是当时的有名学者、大学教授。这个下联为什么能得满分呢?第一,上联是人名,对的下联也是人名;第二,“胡”跟“猢”一个音,和“孙”一样,都有“猢狲”的意思;第三,“适”这个字在文言里,能当“去”、“往”讲,跟“行”正好相对;第四,“之”也是个文言代词,可以当“人”讲,跟上联的“者”对得挺准。


  然而,陈寅恪给出的标准答案却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人,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国家早出了一千年!下联的“祖”字,能当“祖父”讲,跟上联的“孙”字(当“孙子”讲)正好相对;第二个“冲”字是动词,跟上联的“行”相对;末了的“之”字跟“者”相对。陈寅恪的下联,确实挺有水平,可惜当时没人能想出来。33年后的1965年,陈寅恪76岁时,撰文记述三十多年前所以出题为“孙行者”的原委,是因为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韩卢是犬名;行与退都是表步履进退的动词,者与之都是虚字。陈寅恪说:“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


  其实,说到对联,那学问太大了,无怪乎陈寅恪说要把它作为高考的国文试题!


  陈寅恪曾经在1933年时讲过:“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可以测验应试者之国文程度与思想条理。”他建议高考国文试题,在“真正中国语文文法未成立之前,似无过于对对子之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他将对联作高考国文试题的理由是:


  (1)做对联能“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


  (2)做对联能“分别平仄声”。若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更不能仿作与转译,读与不读“相去无几”;古文的句读,多是依声调决定的,不能分平仄,则不知文句起讫。


  (3)做对联能“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一个人所掌握词汇的贫富与读书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每读什么书,掌握的词汇少得可怜,便不能与人对句,也无法做对联。


  (4)做对联,可以“测练思想条理”。


  陈寅恪将对联分为三等。有正而无反者,为下等,判不及格。有正有反者,为中等,可及格。正反相对,意义贯通,为最上等者。陈寅恪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只注意语义教学,讲求词的释义,往往造成学生“得义忘形”、“得义忘音”,对于字和词的声、韵、调,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对语言的声韵之美和节奏就更不注意了。而对联不能不对字词的形、音、义全面考虑。现在的语文是应试教育,练习和测验,将整篇文章划分成支离破碎的所谓知识点,忽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总体把握,不讲融会贯通,思想条理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所以,他认为,在高中阶段就应该解决这些问题,高中生就应该会做对联。


  你别说,陈寅恪的建议还真被采纳过呢。当年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淑雅就将对联进入了高等学校文科入学考试的试卷,2004年北大自主招生和特长生选拔考试中一道“经典试题”也是对联。上联是根据神舟五号发射载人航天卫星成功而出的:“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当时让众多考生措手不及,因为下联不仅要与上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还得事关时事。由此可见,教育界已意识到“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可以测验应试者之国文程度与思想条理”。这是我国语文教学反省中的认知。


  当然,今天的高考语文试题还做不到“对对子”,但中文系的学业考试尤其是研究生考试能不能试一试做做“对对子”呢,而且要求用毛笔书写。多考几次,定会有长进的。这不是如陈寅恪所言“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的考试吗?这不是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件好事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智慧故事

作者:邓秀珍

启发人的智慧故事,饱含思想,启迪心智;最激 励人的哲理故事,成就卓然,受益终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