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韩国《中央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偏爱朴槿惠”中蕴藏的深意》的文章称,在中国的一些书店里,韩国总统朴槿惠的自传《绝望锻炼了我》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兹拉·伯格撰写的《邓小平传记》并排被放在了一起,朴槿惠自传也由今年5月初版时位居中国非小说领域销售量第20位一跃升至第10位。 朴槿惠在中国享有如此高的人气的秘诀是什么?该报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今年6月的韩中首脑会谈,大家对朴槿惠寄予的厚望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作为韩国总统,她在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以及对清除该地区留下的冷战结构残余作出贡献。虽然并不指望韩国背叛美国向中国靠拢,但中国人认为在日本问题上有可能会实现韩中合作的新的可能。
然而,韩国《中央日报》据此推论“中国人‘偏爱朴槿惠’就会偏爱韩国”这一观点显然有失偏颇,也是在误导公众。实际上,中国是否偏爱韩国这个说法,绝不是“你的结论我同意,你的主意我赞成”那样简单的事情。虽然中国是韩国的第一贸易大国,民间交往也比较密切,但中韩关系可不像表面上那么好。
2012年8月,韩国报纸《首尔新闻》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沈阳及武汉等4个城市针对20多所重点大学136名学生进行了关于韩国印象的调查。
在回答“最讨厌韩国的地方”一题时,69.1%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国民性”一项。具体理由是“韩国人感情是极端地”、“自尊心太强”、“自我感觉良好”等。关于“最反感韩国人的地方”,受访大学生们提出了韩国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等事项。
这虽然只是民意调查,但它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对韩国并无多少好感。国内的一位研究韩国问题的专家表示,中国人对韩国缺乏好感是因为网络问题。随着在中国精通韩语的人增多,把韩国网站的不好新闻传播到国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而且,部分韩国人在处理与中国人的纷争时,态度恶劣。2012年10月16日,韩国海警与30多艘“越界捕鱼”中国渔船发生冲突,并将其中两艘100吨级渔船的船员拘捕。过程中,韩方海警发射的橡皮子弹击中一名中国船员的左胸,该船员经抢救无效死亡。韩方海警宣称,他们的橡皮子弹是朝“无人处”发射的,这种说法很难令中国公众信服。
更重要的是,自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平息后,中国和韩国就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阵营,即以中国、前苏联和朝鲜为一方,美国、日本、韩国为另一方。只是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退出与中国、朝鲜这一阵营外,其两个对立阵营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缓解。唯一的变化是,以前的金大中和卢武铉政府与中国靠得近一点,因而中韩关系就好一些。
但2008年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明显与美国靠得更近,中韩关系频频出现问题。正是李明博政府全力倒向美国,东亚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六方会谈”也几乎停滞,朝韩关系紧张也连累了中国这个“六方会谈”的牵头国。韩国对外政策似乎已进入了一个剑走偏锋的“怪圈”,即把自身的安全托付于美国。
朴槿惠担任总统后,一方面表达对中国的善意,努力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改变过去对美国一边倒的政策,把原来由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的排序,调整为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排序。朴槿惠在今年4月访问美国后,6月份即到中国访问,从而打破了韩国历任总统就任后首访美国、次访日本的惯例。
这也许是中国人“偏爱朴槿惠”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个韩国领导人,能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和用中国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砥砺自己,度过了自己最艰难的岁月,仅凭此,许多中国人都对她感到十分地亲切和友好,并从内心产生出一种敬意来。
不过,中国人对朴槿惠虽有好感,但我们没有必要把她的作用估计得过高了。不管她对中国姿态是多么和善,但她毕竟是韩国总统,她代表韩国利益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否则,假如她不能代表和维护韩国的利益,韩国民众是不会答应的。
换个角度看,即使中国人“偏爱朴槿惠”,但不等于中国人就一定偏爱韩国。毕竟,中国是一个大国,其对外政策不是基于感情和短暂的见机行事的态度,而是基于长期的打算。由于韩国长期仰仗美国,并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韩国现在或者将来都很难成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友邦。不管是过去的卢武弦、李明博总统,还是现在的朴槿惠总统,都很难改变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