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节了。尽管商家和媒体不乏造势,但近日来环顾周遭,无论是年轻的情侣,还是中老年夫妻,动容者不多。其节日味道恐不及西方214情人节十分之一。 人言这与宣传和放假有关。
诚然,这一天不是中国法定假日。但是,西方情人节也非中国法定假期,照样热闹。
说到宣传,以往确实不够,但近年也加大了力度,今年中央电视台还破天荒地录制大型晚会,然而对增添节味的实际效果也未必十分明显。
那么到底是何缘故?让中国传统节日魅力不如西方?甚至连本国人也吸引不了?
再看一下更悲催的消息。
昨日媒体报道,同样古老的西方国家——丹麦一议员诅咒“高温烧死中国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远离“垃圾产品”;
今日,三名中国商人在邻国阿富汗遭报复性杀害事件仍未破案……
丹麦童话,应该和牛郎织女故事一样美好;阿富汗古称吐火罗,是中国西域传统友邻,8世纪当他们受到阿拉伯大食侵略时,曾和现在的伊朗人(波斯人)一起向大唐中国求救。
为什么,昔日他们憧憬的东方大国、今天的中国人在他们眼里变成不受欢迎的人?
晚清时期,美国传教士密迪乐来到被迫对外开放的中国,他看到了种种匪夷所思的苦难,做出这样诊断: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所谓基础文明,指的就是契约精神、权利意识,还有对民主和自由的理解。这些基础文明价值每个人都该懂得,除非你还是个野蛮人。
结合密迪乐的这番话,总结现代中国人的世界印象状况,可不可以做这样感悟——
无论多么灿烂悠久的文明,一定要通过“现代元素”说话。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世界的敬意,不取决于古代文化,而取决于现代文化。如果一个国家,他们的国民现代文明的基础课都没有上过,那么纵然这国家个历史悠久,也不可能获得世界好感和认可。
如此说来,就不要怪现在的中国青年人不知“七夕”为何日,只知在西方“情人节”里起一起哄。而要怪为什么西方情人节里的现代元素,我们这里没有。
从起源而论,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的故事大意比较相近,并无什么中心思想的泾渭分明——一个是反抗王母娘娘干涉婚姻织女下嫁牛郎;另一个是青年教徒瓦伦丁反抗贵族压迫与典狱长女儿相爱——都是反束缚、追求正义纯洁自由爱情。
但是,西方情人节流传至今,不仅加入了巧克力、贺卡、鲜花等现代表达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此节,进一步宣扬了西方人的现代文明价值理念——与圣诞节传达的“自由平等博爱”一以贯之、一脉相承,而我们的七夕,除了讲牛郎织女老故事,在现代文化上,却是空壳。
谁还讲得清“七夕节”里,我们要传播的什么样“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爱情文化”?在这个节的过法上,我们甚至不如曾经效仿我们的邻国。大家知道,现代日韩还保留古代中国“乞巧节”传统,他们那个节里还有“大家闺秀的手艺”内涵,而我们这里,却没内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世界人民的眼睛更亮。什么是旧瓶新酒,什么是新瓶旧酒,他们一验便知。
牛郎织女的故事依然美好,但这并不表明在世界人眼里,现代中国人和古代中国人一样美好。一如中国情人节,要获得西方情人节地位、至少在本国盖过舶来之节,不在怎么包装古故事,而在现代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能否成为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