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在中国:价值真空让我感觉不到中华文明
时间:2013-04-12 14:58
来源:
作者:金宰贤
点击:次
北京有孔庙和国子监,我也去过几次。每当去孔庙的时候,都不难看到包括游客在内的一些外国人,比如韩国初中生团体游客或者欧美人等等。在孔庙里,他们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人流。相反,考虑到超过两千万人的北京常住人口的话,来到孔庙的中国人确实比较少。2006
“韩国为什么能够保存儒家传统呢?”。我说了“至今韩国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儒家传统”后,主持人如是追问。我开口说“因为韩国”后张口结舌,只好无奈地说“我说不清楚,反正是这样。”
这是2008年我作为现场观众参加一个访谈节目录制时的情景,那期的主题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由于语言能力有限且没有提前准备好,我未能说出我的答案。这使我至今觉得欠那位主持人一个回答。
北京有孔庙和国子监,我也去过几次。每当去孔庙的时候,都不难看到包括游客在内的一些外国人,比如韩国初中生团体游客或者欧美人等等。在孔庙里,他们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人流。相反,考虑到超过两千万人的北京常住人口的话,来到孔庙的中国人确实比较少。2006年,我去英国伦敦的时候,一件事情令我非常震惊,就是他们对历史以及传统的态度。我在马路上看到了很多铜像,比如政治家、将军等历史人物。英国的力量从何而来呢?我不知不觉中感到,是从过去积累起来的他们的传统依然支撑着整个国家。那时的感觉至今难以忘记。
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何处?
我在中国也感受过类似的感觉,也就是在孔庙。在孔庙里有198块元、明、清时代的进士题名碑,它们记录着元、明、清三代51624名进士的名字。不论刮风下雨,这些题名碑默默地保存着一个文明的足印。请允许我直言不讳。我往常听到“伟大的中华文明”的时候,我始终怀疑并显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因为我在中国几乎没有看到过、甚至没有感受过它。然而,在看到这些题名碑的时候,我的确感到了中华文明的重量,并开始想象它会包含着多么宝贵的、人类文化的精髓。那时,我感到尤为震惊,因为我直接面对着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
当我看到林则徐——曾经只在教科书看过的名字——的时候,我自然而然想到,1839年林则徐销毁鸦片的场景以及其后的鸦片战争。看到李鸿章的时候我也产生了格外的亲切感。总而言之,我在孔庙目睹到了中国文明的基石,以及其历经的轨迹。还有,我发现了中国积累的精神文明的线索,因为一个文明离不开其历史与传统。
那么,为什么我平时感觉不到中华文明呢?在我看来,自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一直处在欲摆脱其传统的状态,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批林批孔”是该趋势的顶点。那时,大搞“批林批孔”运动,“祭孔”被视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当时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许多文物古迹都被红卫兵破坏了。虽然文革已经变成了历史,但文革留给它的伤痕还没有真正的修复。
在曲阜孔庙遇到的不是君子,而是黑导游
曲阜孔庙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可是我始终没有机会去曲阜拜见孔夫子。去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踏上了前往曲阜孔庙的行程。去过曲阜孔庙的中国朋友们可能都会猜测我在曲阜会有怎样的感受。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曲阜,由于周边产业基础薄弱,其经济欠发达,这使得很多曲阜居民依靠三孔来维持生计。因此不管愿不愿意,他们注定摆脱不了宰游客的欲望。
在曲阜的一个经历令我觉得圣人故里的人并不像圣人。刚进孔林的时候,我发现几个阿姨在门口站着等待游客。随后其中一个阿姨前来对我说,我应该请个导游详细地了解孔林,还说费用也不贵,只收20元,时间为20分钟左右。我犹豫了一会儿,尽管我从来没有请过导游,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孔林,我还是请了她。
从门口到孔子墓的时候,她给我介绍了几个故事,比如“子贡手植楷”是子贡亲手栽植的楷树,它于清光绪八年曾遭雷火,现仅存一段树桩等等。可是一会儿我发现她的一些介绍与标志牌的内容有出入。还有,一些人前来劝我烧香的时候,导游屡次对我说她们是孔子的后裔,我应该让她帮我烧香。难道孔林里的当地人都是孔子的后裔吗?我开始怀疑她是否是正式导游,随后确定她原来是个黑导游。圣人故里真不光明!
在曲阜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雕刻和石碑被毁的伤痕。随处可见重新粘接的石碑、雕像,甚至孔子墓碑也曾经遭到了砸毁。我不禁感到无比沉重的伤感。在某种程度上,曲阜孔庙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状态。在处于价值观真空期的中国,横行的是黑导游、孔子的伪后裔,而君子、孔子在哪里呢?
在韩国也出现过一起反孔子的风波,但其威胁力没有中国那么大。1999年,一本题为“孔子死了,国家才会生存”的书风靡整个韩国。作者声称儒家思想是韩国进入20世纪以后面临种种困境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应当作废除儒家思想。当时这本书掀起了轩然大波,足以使得很多韩国人重新思考儒家思想是否正确地引导了韩国。然而时间没过10年,风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很多人从包括论语在内的经典寻找答案。其实,韩国没有离开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一如既往地支撑着韩国社会。
温故而知新
前不久,我在上海做了一个小型讲座。讲完后,一位中国朋友问我,目前中国的很多问题是否是因为中国没有宗教信仰。他对韩国人的宗教信仰很感兴趣,比如是不是超过一半的韩国人都信基督教。我已经听到过这个问题好几次。在不少中国朋友的印象里,很多韩国人都信基督教。实际上,韩国的基督教徒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据1月30日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在韩国人当中55.1%有宗教信仰,其中基督教徒为22.5%,佛教徒为22.1%,天主教徒为10.1%。
我认为,宗教信仰对形成价值观会有所帮助,但它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与韩国之间的差异,比如在中国价值观的真空比在韩国更大一些,不是因为是否有宗教信仰,而是源于其对传统的态度,乃至能否发扬其历史和传统文化。
中国应该从其历史与传统寻找价值观,并将它重新梳理为新的价值体系。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各位觉得呢?
金宰贤
2013年2月26日
发于《人物》杂志,北京来信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