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矫情的“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带来的只有难堪和尴尬

时间:2013-03-25 15:26来源: 作者:张敬伟 点击:
值得一提的是,电力是清洁能源,电力来源广泛,既有火电,也有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不同来源的电能须区别看待。节省一个小时的火电,是环保,但节省一个小时不能储存的电能,可能就是浪费。更重要的是,万家灯火本来就是现代城市的特征,晚上城市一

  昨晚,“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来到南京。根据南京电力公司的统计数据,当晚8点30分,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时,活动开始后的8点40分,负荷竟然达490万千瓦时。这也是南京参与这项全球环保行动5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难堪的局面。
  
  这种尴尬一点都不稀奇,“地球一小时”不过是一种环保理念,如何践行要靠人们的自觉。既然是自觉自愿,那一小时的“幸福黑暗”也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对于践行者而言是“幸福”,对于不执行者是“黑暗”。选择“黑暗”和“光明”,幸福还是不幸福,那是个人体验和自由。
  
  南京人这回大多数人选择“光明”,而不是像前几年那样体现一小时的“黑暗”,没有对错的评判,只有选择的自由。
  
  环保主义者不用悲哀,无论“地球一小时”还是其他环保活动,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而且,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有越来越完善的法制体制和法治执行去贯彻落实,环保理念变成行政执行,乃至塑造人们环保的生活方式,都在有序进行之中。可以说,21世纪的人类生活方式,绿色环保凝聚和贯穿其中。若纠缠南京的万家灯火,“地球一小时”的环保是矫情的。
  
  “地球一小时”,不过是一项具体的活动,“幸福黑暗”与其说是“幸福”,还不如说是一种和现实逆反的信仰,习惯万家灯火的人们而言,其实是不方便。对于现代城市而言,“地球一小时”也只能象征性地“黑暗”一小时,否则就会对城市功能和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这更说明,环保应该和现实的生活方式对接,而且不能使生活质量打折。否则,环保理念只能是理念,环保行动只能是少数信仰坚定者的行为坚守。
  
  信仰在精神上是幸福的,也是令人景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痛苦的。现代生活方式,本身就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实现人类生活的舒适和便捷的,环保信仰,意味着和现代化的决裂,在物欲充斥的现实世界里,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呀。
  
  再以“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为例,大部分所谓享受“幸福黑暗”的人群,也不可能将一小时的“幸福黑暗”进行到底。由是而论,环保主义者如果仅仅纠缠于活动本身的是与非,就难免陷入叶公好龙的逻辑瑕疵里。现代城市,一小时的“黑暗”也许“幸福”,但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黑暗”就不是“幸福”而是灾难了。想想很多城市大断电带来的城市瘫痪,所谓“黑暗”的环保价值就成了不值一驳的伪善和笑谈。
  
  值得一提的是,电力是清洁能源,电力来源广泛,既有火电,也有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不同来源的电能须区别看待。节省一个小时的火电,是环保,但节省一个小时不能储存的电能,可能就是浪费。更重要的是,万家灯火本来就是现代城市的特征,晚上城市一片黑暗,带来的治安风险和消费损失,也需和环保价值进行科学的权衡。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回归自然主义,而是为了让人类生活的更美好,让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因而,人们的环保理念不可理想化,人类的环保实践也不可肤浅化更不能极端化。
  
  南京不相信“幸福黑暗”,不必大惊小怪。
  
  本文刊于25日山西晚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中外地理故事:地理世界的神秘面纱

作者:吴伟丽

课本上的知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满足我们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当这本《中外地理故事》呈现在…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