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莫言迈入诺贝尔文学奖殿堂,世界文化衰落到来
时间:2012-10-15 18:51
来源:
作者:郝墨
点击:次
说起来非常惭愧,在此之前,从未读过这位大师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小说《红高粱》,当知道莫言获奖时,心中不由的升起读读他作品的冲动。百度一下他的简介,才发现除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将作品《哇》之外,莫言是一位相当高产的 ,《檀香刑》、《生死疲劳》、《
莫言一举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人们最热议的话题。诺贝尔奖已经成为国人心中的隐痛,认为中国 患有诺奖焦虑症,舆论界一直把中国为什么不出诺贝尔奖以及怎么样中国才会出现诺贝尔奖当作奉劝国人或者讽刺国人的一个重要话题,经久不衰,热论不已,这一方面无形中抬高了诺贝尔奖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促使社会产生了一种期待诺贝尔文学获奖人出现的浓厚氛围。莫言获奖了,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国人自然为之沸腾、深受鼓舞。
说起来非常惭愧,在此之前,从未读过这位大师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小说《红高粱》,当知道莫言获奖时,心中不由的升起读读他作品的冲动。百度一下他的简介,才发现除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将作品《哇》之外,莫言是一位相当高产的 ,《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多部中长篇小说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心中不禁为之一叹,一位文学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 ,一系列文字风格超然的作品,却只有在获得诺奖时才广为人知,广泛受到关注,这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出于想多了解莫言的缘故,所以花了不少时间浏览网页。时有发现评论者说不知莫言为何人,没有读过这位大师的作品,我相信,在最广大的群众之中,甚至是在高等学府,在此之前不认识莫言的人大有人在,而且为数不少。因为诺贝尔奖,他名声大噪,站在这个角度来说,诺贝尔成就了莫言,成就了他的作品。然而,是诺奖价值大还是他的作品价值大,有人会说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以纪念意义大。我要说的是,任何奖项只是对获奖者价值的肯定,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只是人们关注的多了,它才具有了价值。一部好的作品、一项重大突破或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现的价值才是永恒的,造福后代的。莫言的作品大多以家乡为题材,用高度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底层百姓的苦难,他生在农村,不忘农村,不忘根本。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来自于生活的升华,而绝非脱离群众后闭门造车式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莫言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很高的写作能力为人所公认,然而,他的作品市场空间却并不像他的艺术成就一样宽广,这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文化在衰败。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文人的地位已经与日俱下。在古代,文人是一群备受尊重的群体,他们有社会地位,有发展空间。“学而优则仕”,文章做好了可以当官,“有辱斯文”算是对一个人很坏的评价。在当今社会,文人之境况与古代相差甚远,远远没有应该得到的尊重,甚至有些 为基本生活需要而苦恼,网络的迅速发展,也让“穷酸书生”们为维护著作权而抗争,真是“有辱斯文”。出现这种状况应该怪谁?不能怪 ,也不能怪观众,怪就只能怪看不见摸不着,又虚又实在的社会风气。
重利益而轻正义,重权利而轻正道,重名誉而轻信誉,重享乐而轻涵养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价值取向,为成功不择手段,为发财而不走正道,这样的人充斥着社会。这种风气是缺少文化涵养的体现。缺少文化涵养社会就会浮躁,就会走向功利化,人们的行为准则的底线就容易被践踏、被蹂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进入第二春,而是在提醒我们,文化不可丢,民族的东西,才是最具力量和持久的东西,我们要在保持中国几千年优良文化的前提下阔步迈向富裕生活,否则,我们的精神世界会越来越匮乏。
如果我国出现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希望是这样的:此文人在国内已经声名鹊起,广为人知,茶前饭后,人们在讨论其人、其著作。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那么几位行人手里拿着是他的著作,喧嚣街道的书店里,络绎不绝的人进进出出,其中有人在购买此文人之书籍。
|
------分隔线----------------------------